國家衛健委扶貧辦主任、財務司司長何錦國7月9日透露,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救治且醫療費用負擔大幅減輕,已經有67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實現脫貧。
今日(7月9日),國家衛健委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以及有關地方健康扶貧典型經驗。
何錦國表示,近年來,國家衛健委同有關部門把防止因病致貧返貧作為主攻方向,研究確定了“三個一批”分類救治策略,精準施策,全力推進,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貧困患者得到及時救治且醫療費用負擔大幅減輕,已經有67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實現脫貧。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貧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大病專項救治病種全國范圍內擴大到25種,很多地方在此基礎上增加到了30多種。對慢病患者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1435萬貧困大病和慢病患者得到基本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務。
二是貧困患者費用負擔明顯減輕。推動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保障機制,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2019年上半年,全國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個人平均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
三是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組織全國1107家三級醫院“一對一”對口幫扶832個貧困縣的1172家縣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網絡,全面提升貧困地區縣醫院診療能力。從2019年上半年健康扶貧動態管理數據系統看,94.5%的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得到妥善治療。
四是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加大貧困地區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控力度,涼山州艾滋病母嬰傳播率較2017年下降了25%,下降了四分之一。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累計惠及580多萬兒童。健康促進三年攻堅行動在貧困地區普遍落地,健康扶貧與健康中國戰略正在壓茬推進。
何錦國也指出,健康扶貧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實現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等基本醫療有保障方面,還存在少數地區缺醫療衛生機構缺醫生、部分機構房屋設備等基礎設施未達標等一些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另外,“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艾滋病、結核病、包蟲病等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問題突出,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何錦國表示,衛健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印發了《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指導各地堅持目標標準,強化政策措施,全面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文件里有幾個方面:
一是明確了基本醫療有保障的標準和要求。基本醫療有保障主要是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圍之內,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獲得及時診治,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障。
二是提出了解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的三大主攻方向。首先,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將符合條件的貧困縣縣級醫院全部納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范圍。加大“組團式”幫扶力度,加強針對當地疾病譜的臨床專科建設。推進遠程醫療,實現貧困縣縣級醫院遠程醫療全覆蓋。第二,推進“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通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一批、“縣聘縣管鄉用”和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聘用一批和從縣醫院選派一批等方式,解決鄉鎮衛生院無合格醫生問題。通過“鄉聘村用”、從衛生院選派醫生到村衛生室開展巡診或派駐等方式,解決村衛生室無合格醫生問題。第三,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力爭到2019年底前,全面消除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
三是全面落實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綜合防控三年攻堅行動。做好艾滋病、結核病、包蟲病、大骨節病綜合防治工作。
何錦國還透露,近期,衛健委將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醫保局召開全國健康扶貧工作會議進行全面部署;即將舉辦培訓班,指導地方準確理解把握基本醫療有保障內涵標準,明確工作任務,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同時繼續深入開展“三個一批”分類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不斷提高健康扶貧實效。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衛健委: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將成為全國醫改標桿2019-06-26
- 衛健委:互助獻血取消后無償獻血基本滿足臨床需求2019-06-10
- 衛健委:今年職業病監測病種由10種調整為28種2019-05-14
- 衛健委:中國經培訓合格的職業病診斷醫師數量不足2019-05-14
- 衛健委:目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已達到239個2019-04-25
- 衛健委:邊遠地區優秀基層醫生可放寬學歷優先評聘2019-04-19
- 2018年全國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2019-04-12
- 衛健委:四方面舉措落實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2018-09-07
- 衛健委:醫療損害鑒定堅持同行評議 由專業人員進行2018-09-07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知識產權局:上半年知識產權申請注冊量符合預2019-07-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