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社會新聞
    分享

    1876棵棗樹,一夜之間被迫“搬了家”,然而等待它們的不是新生,而是死亡,無一幸存。這些被新鄭市薛店鎮花莊村村民視作寶貝和“古董”的棗樹,如今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12月9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特殊的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

    這是一起環境公益訴訟,原告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發會),被告是新鄭市薛店鎮花莊村村民委員會、新鄭市薛店鎮人民政府、新鄭市教育體育局、新鄭市林業局、新鄭市旅游和文物局。該案是鄭州市中院開庭審理的首例環境公益訴訟案,由院黨組成員、審委會委員趙培偉擔任審判長。

    綠發會向法院提出了要求被告立即停止繼續損害行為、恢復林地植被或者承擔恢復費用、由五被告共同賠償因古樹被毀造成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損失、建立古棗樹展示園等七項訴求。庭審從當日上午9時持續到下午4時。雙方當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當庭進行了舉證質證和辯論。爭議焦點主要有:一是這些棗樹是否古樹;二是被告的行為到底是手續合法的移植還是非法的破壞性挖掘;三是五被告是否都應承擔責任,責任應如何劃分。

    記者在原告出示的一份證據上看到,被毀林地設有落款時間為2010年9月的保護牌,上面顯示,對花莊村1023畝古棗林實施文物級保護,其中一級保護古棗樹691株,樹齡在500年以上,實施單株掛牌保護。然而,被告則辯稱,該棗樹林在2011年的普查工作中并沒有被列為古樹名木,并出示了相關證據。

    庭審結束后,法院宣布將擇期對此案進行宣判。

    責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社會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iPhone 17 Pro支持8倍變焦:蘋果最強長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镇雄县| 行唐县| 桐城市| 察雅县| 陆川县| 前郭尔| 枣强县| 邢台县| 边坝县| 潜山县| 吴江市| 迁西县| 辽阳市| 满洲里市| 内丘县| 汨罗市| 海伦市| 新建县| 元氏县| 阿拉善右旗| 秭归县| 包头市| 明溪县| 三台县| 惠水县| 大埔区| 富平县| 虞城县| 即墨市| 阳泉市| 乌鲁木齐县| 甘洛县| 合肥市| 广东省| 本溪市| 夹江县| 宁海县| 长汀县| 宣城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