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原標題: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十年之變:鄉村旅游方興未艾

    中新社四川映秀5月10日電 題: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十年之變:鄉村旅游方興未艾

    作者 王鵬

    從成都經都江堰沿岷江而上,驅車一個半小時抵達映秀鎮。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正是從這里開始撕裂大地。

    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十年之變:鄉村旅游方興未艾

    資料圖:在四川汶川以及映秀,隨處可見當地民眾安心愉快的生活場景,秩序井然的經營狀態以及來這里旅游觀光者的匆忙。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老板,給我來一份炸酥肉。”映秀鎮東莞大道上的博愛新村豆花莊里,53歲的楊云剛正忙著招呼客人。今年春節以來,他的飯館生意格外好。“節假日里,每天中午店里12張圓桌坐不下,在街對面又擺了幾張桌子,這樣還要排隊用餐。”

    十年前,地震幾乎將映秀鎮夷為平地,有6000余人遇難。楊云剛6兄妹29口人的大家族全部平安,算得上極其幸運。

    與北川縣城的異址重建不同,經多方論證,最終確定映秀鎮原址重建。“在這里出生長大,誰都不想走,想把映秀重建好。”楊云剛說,這是震后映秀人的普遍心愿。

    映秀災后重建由廣東省東莞市對口援建,上海同濟大學擔任主要規劃設計方,歷經三年,投入資金17.19億元(人民幣,下同)。重建后的映秀轄7村1社區,一排排三層住宅樓鱗次櫛比,均按抗震烈度8度設防,臨街的房子大多為家庭旅館和飯館。街道上,到處可見身著羌族服飾招攬游客的當地人。

    “政府給了很多扶持和好政策,我們自己更要奮斗把日子過好。”抱著這樣的信念,貨車司機楊云剛2012年開起了飯館,招牌菜是酥肉和豆花。六年間,從幾條板凳到十幾張桌子,他的飯館去年純利潤25萬元。

    數據顯示,目前全鎮有1000多名居民從事餐飲、特色商品銷售、家庭旅館、導游講解、觀光車駕駛等旅游業態。2017年,全鎮第三產業收入1.74億元,接待游客256萬人次,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20457元。

    位于博愛新村豆花莊對面的茶祥子制茶坊,被稱為映秀“會客廳”。與其他茶館不同的是,這里的桌椅、茶水一律免費。喝茶“擺龍門陣”本就是川人喜歡的生活方式,這家茶坊更是常常座無虛席,游客們聊聊旅行軼事,映秀人則說著各家生意。

    茶坊主人蔣維明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各地制茶、售茶,人稱“茶祥子”。2012年映秀重建剛剛完成,他舉家而來開了茶坊。映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周邊的高半山地帶茶樹分布密集,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蔣維明的心愿是在這里傳習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路邊茶”,并“復興”當地的制茶傳統。

    “我母親是唐山人,她經歷過唐山大地震,我知道地震給人帶來的苦。”蔣維明說,提供免費茶水,想為映秀民眾提供一個公共空間,“大家說說話,減輕苦悶。”

    “山水相映,風景秀美”,重生的映秀宛如其名。但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等少數場所,為紀念和銘記,仍保留著災難痕跡。倒塌的教學樓斜插入地,建筑中的鋼筋扭曲成結。人們至此往往靜默,把對逝者的深情懷念化作手中菊花一朵。

    離開映秀鎮沿國道向南,在岷江的第一個轉彎處,一段當年震垮的橋面仍鋪在岸邊,十年間已雜草叢生,碎石累積。不遠處的江面上,一座震后重建的大橋巍然屹立,車來車往。新的道路早已打通,人們的新生活也在繼續。(完)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镇雄县| 龙州县| 平安县| 临安市| 白河县| 中牟县| 济南市| 科技| 呼图壁县| 天峨县| 天津市| 凤城市| 巢湖市| 沙河市| 长顺县| 台山市| 固始县| 张家口市| 左云县| 宁化县| 华阴市| 肥东县| 龙州县| 镇远县| 平塘县| 洛隆县| 黄梅县| 绥宁县| 濉溪县| 白水县| 古浪县| 胶州市| 彭阳县| 清新县| 富宁县| 白山市| 新绛县| 湖北省| 大渡口区|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