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原本是外賣平臺方為了擴大用戶群而推出的“首單立減”,在網絡上,卻成為一些人的牟利工具。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通過淘寶、QQ群等途徑,花費數元購買“新用戶資質”,就可以通過全新賬戶下單,獲得外賣平臺的首單減免優惠,全程不超過10分鐘,且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對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商家獲取注冊號碼的來源不合法,或未經當事人同意便采取出售行為從中獲利,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在商家非法獲取、使用信息的情況下,購買者花錢購買此類“新用戶減免”優惠可能屬于不當得利。

    事件

    “外賣首單減免”可暗箱操作?

    “新用戶立減16元”、“新用戶下單立減20元”……在各大外賣平臺上,這些原本為了招攬用戶注冊使用而提供的優惠,卻被一些人悄悄“盯上”。近日,北青報記者在貼吧、QQ以及淘寶網站上發現,一部分淘寶商家及個人公開出售“新用戶立減”優惠,并出示了詳細的操作流程。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就有市民反映,曾在淘寶平臺上發現過不少商家售賣“首單優惠”的折扣券和優惠券。王希(化名)回憶稱,去年5月曾花了6.49元在淘寶上購買了這類優惠券,隨后客服提供了一個新的手機號注冊的賬號。王希登錄的時候需要輸入手機驗證碼,客服會在規定的幾十秒內發來驗證碼幫助她完成登錄。“賬號登錄成功后,我就發現自己成了新用戶,點餐時可以享受首單優惠。”

    王希稱第一次購買餓了么首單優惠券的體驗并不好,“商家第一次拒接訂單,按照之前的約定就無法退款。后來我又交了一次錢再問客服要了一次新賬號的驗證碼才完成訂餐,價格整體算下來只比用自己賬號點餐便宜2元錢”。

    這類鉆外賣平臺“空子”的現象并不少見。北青報記者隨機在淘寶中檢索“外賣首單”等關鍵詞,就會發現有數十名商家出售“外賣首單代下”服務,這類服務涵蓋多家平臺,售價在1元至12.88元不等。

    商家在介紹中提醒稱,購買這項服務不需要是未注冊的“新用戶”,老用戶付完款后,商家會提供未注冊過外賣平臺的手機號碼,即“白號”供買家下單,從而享受“新用戶立減”優惠,或者商家可以為用戶直接“代下”訂單。

    體驗

    10分鐘即可完成“首單代下”

    北青報記者看到,在與淘寶網上的商家簡單溝通后,對方通常會提供QQ群,邀請買家進群詳聊。

    北青報記者隨機添加了一個“外賣交流群”,觀察到群內已有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點單用戶。群公告顯示,該群“接餓了么首單,‘新用戶減免15元’的收費9元,減免20元的收費12元”,同時,買家還需支付訂單的“實付金額”。

    北青報記者加入該群后不久,其中一名管理員在群里提醒稱“要下單私聊管理員,請不要在群里問”,隨后,該管理員單獨開啟對話框聯系記者。

    管理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要購買“新用戶減免”服務,先發送自己的城市名、地址,把自己想要點的餐下單后截圖給管理員看。隨后,北青報記者在餓了么平臺找了一家“首單減免20元”的商家,點了一份23元的外賣,并將菜單截圖發了過去。約5分鐘后,該管理員稱已經下單,“算上送餐費5元一共28元,這單減完20元是8元,手續費是12元,再減一個送餐優惠4元,你付我16元就可以。”北青報記者按照管理員提供的支付寶賬號,轉賬16元后,對方提醒稱已“完成下單”。

    隨后,管理員提醒稱,要給商家打電話將管理員預留的取餐電話更改成自己的手機號碼。整個操作流程不到10分鐘,北青報記者計算了一下,購買服務后,比原先的訂單節省12元。約半小時后,北青報記者接到了配送員的電話并拿到了外賣。

    觀點

    商家或侵犯他人信息安全

    對于買賣“新用戶立減”優惠券一事,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指出,淘寶商家出售號碼給購買者,購買者在外賣平臺中以“新用戶”身份進行購買消費,“因為外賣平臺本身有相關的‘新用戶減免’政策,購買者也的確使用‘新用戶’身份享受相關優惠,這符合平臺的相關規定,并不涉及侵犯平臺的權益”。

    但韓驍表示,淘寶商家獲取號碼的來源合法性需要關注。他指出,如果商家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取該種號碼,并且經過了當事人的同意出售號碼,那么這種行為是合法的。“如果商家獲取號碼的來源不合法,或未經當事人同意便采取出售行為從中獲利,便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韓驍舉例稱,例如商家是在其工作過程中獲取該號碼,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如果商家未經當事人同意,使用信息不當,侵犯他人信息安全權,應對號碼持有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并可能面臨工商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

    韓驍補充道,在商家非法獲取、使用信息的情況下,購買者花錢購買此類“新用戶減免”優惠可能屬于不當得利。《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當商家獲取、使用信息不合法的情況下,購買者借用“新用戶”身份獲取的利益沒有合法根據;而“新用戶”的使用優惠只有一次,號碼合法持有者使用時就不能再享受該優惠,受到了相應損失;所以購買者屬于不當得利,應將所得利益返還給號碼持有者。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茶人會泡茶嗎?百萬懸賞掀翻“傳統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沽源县| 宁陵县| 河曲县| 沅江市| 宜兴市| 甘南县| 化州市| 南乐县| 通化市| 丹棱县| 上高县| 宣汉县| 合山市| 牡丹江市| 万盛区| 寿宁县| 光泽县| 隆回县| 富民县| 武山县| 朝阳区| 昭通市| 招远市| 高平市| 留坝县| 兰州市| 绵竹市| 廊坊市| 项城市| 册亨县| 建水县| 本溪| 芷江| 闵行区| 讷河市| 长兴县| 元朗区| 呼图壁县| 临武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