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第一個得傳染病并開始散播病毒的患者,被醫學界稱為“零號病人”。

    1981年6月,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介紹了5例患者的病史,這是一種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疾病,首次正式記錄在 案。1982年,該病被命名為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至1984年,HIV病毒才被證明為艾滋病發病的原因。

    艾滋病“零號病人”據認為是名叫蓋特恩·杜加斯的加拿大航空乘務員,工作性質讓他常年在世界各地穿行。許多人認為,早期的艾滋病感染者都與這位“零號病人”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性接觸,這些感染者分布在美國不同的城市中。

    據《科學美國人》27日文章稱,所謂HIV“零號病人”竟是一次重大誤判!證據就是最新出爐的艾滋病毒基因分析。

    被粗暴標記的“零號病人”

    1984年,杜加斯因艾滋病逝世。幾年后,記者蘭迪·希爾茨撰寫了《世紀的哭泣》一書,提及“零號病人”的姓名,但書中稱,艾滋病是否由他帶到 北美仍然存疑。而媒體在對這本書報道時,暗示他就是此地艾滋病疫情的“源頭”,當時《紐約時報》頭版竟用《那個帶來艾滋的男人》作為標題。

    盡管曾有科研人員認為,這樣簡單粗暴地標記“零號病人”缺乏科學依據。但實際情況卻是,媒體和公眾已經開始不可控制地詆毀杜加斯的“罪行”。20世紀80年代后期,杜加斯私生活“臭名昭著”的形象凝固在公眾意識里,他的名字也一直和HIV“零號病人”畫上等號。

    然而,英國《自然》雜志26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遺傳學論文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從加勒比地區“空降”到美國紐約,導致了艾滋病在整個北美的流行。

    時隔30年后,科學家終于利用最新技術手段,并結合歷史和基因組分析,還了被錯認的“零號病人”一個清白。

    基因組分析洗清“罪名”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邁克爾·沃羅貝及其同事,此次對8個全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些基因組來自上世紀70年代采集于美國的原始血清樣本。研究人員從 血樣中分離出了幾乎完整的HIV基因序列,結果表明,病毒在該時期就已經具備了基因多樣性,這很可能來自加勒比地區先前的疫情。

    研究人員還復原了所謂“零號病人”的HIV-1基因組,再從早期分離出的HIV病毒進化樹來看,杜加斯血液中的HIV基因,處于HIV進化樹的 中間偏后,他基因組中的HIV并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就是HIV病毒感染的第一人。當然,他更不是這種病毒在整個北美傳播的關鍵人 物。

    換句話說,沃羅貝團隊的最新基因組分析表明,所謂“零號病人”的HIV-1基因組,只是當時典型的美國病毒株,并非HIV病毒在美國多樣性的基礎。

    從“O”到“0”的以訛傳訛

    更匪夷所思的是,沃羅貝團隊還發現,這名患者其實只是被稱之為O病人——因為他來自“加州以外(Outside of California)”地區,簡略的用了開頭字母O,但隨后訛傳成了數字0。這一驚人的筆誤也同樣出現在大量科學文獻中,以致人們至今仍然普遍相信這個 “零號病人”的故事。只是一直以來,研究人員從未找到所謂“零號病人”是首個感染HIV-1病毒的病人的任何證據。

    HIV-1毒株M組B亞型在北美的出現,標志著HIV/AIDS疫情的關鍵轉折點,但此前人們尚不清楚這事件的具體細節,僅僅是簡單標記了一個“零號病人”,并讓這個稀里糊涂的答案持續了近30年。

    論文作者表示,新研究使用了早期存檔的完整病毒基因組,并將其置于歷史背景下分析,這是非常重要的。倘若技術手段無法做到這一點,也就無從發現這個HIV/AIDS疫情早期標志性事件的詳情,亦不可能糾正歷史對“零號病人”的誤判。

    責任編輯:劉微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荣成市| 吉林市| 会宁县| 丰原市| 岚皋县| 含山县| 台东市| 武乡县| 泰和县| 咸阳市| 连山| 潜江市| 神农架林区| 文安县| 卓资县| 响水县| 神池县| 宁夏| 宜都市| 云南省| 资阳市| 当阳市| 波密县| 新蔡县| 冕宁县| 蓬莱市| 宜宾县| 南和县| 肇源县| 安福县| 惠水县| 洱源县| 荆州市| 龙川县| 桦川县| 咸宁市| 稷山县| 天峨县| 郁南县|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