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興化米粉:“老莆仙”玩出“新花樣”

    李燕來(右二)在工廠里查看米粉制作。 黃凌燕 楊鏡 攝

    “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間……”興化米粉作為莆仙地區一張久負盛名的美食名片,在許多人心中有著揮之不去的記憶和情懷。今年中秋節前,央視《味道》欄目組來到莆田市米粉專業村荔城區黃石鎮西洪村,拍攝興化米粉古法制作過程,將鏡頭聚焦莆仙人的家鄉味,在傳統美食蘊含的歷史味道和文化味道中,窺見一座城市的人文和底蘊。說起興化米粉,就不得不提到李燕來,作為興化米粉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今年49歲的李燕來從事這項匠藝已有30載,他在傳承舌尖上“老莆仙”味道的同時還玩出“新花樣”,把興化米粉這一傳統美食品牌越擦越亮。

    匠心傳承,一碗米粉香飄出文化與情懷

    李燕來是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西洪村人,截至目前,整個家族共有14名興化米粉制作技藝傳承人。1990年,他從西天尾技工學校畢業,回到家中全身心投入到興化米粉制作技藝的傳承接力中,成為家族第四代興化米粉制作技藝傳承人。

    從五六歲起,李燕來就對興化米粉有著獨特的記憶。“我們家做米粉從最初的家庭式小作坊起步,早期都是純手工制作。小時候看見長輩們白天洗米、泡米,深夜時再用工具將大米粉碎制作成米粉,直至第二天上午將米粉拿去晾曬。”李燕來說,純手工制作的古老技藝,讓人在沉靜質樸的勞作中習得一份面對當下的耐心,傳遞出靜水深流的從容與力量。

    在莆田,興化米粉是尋常人家餐桌上一道特色的傳統美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慰藉著人們的舌尖和心田。平常的日子里,老百姓在煮粥時,用米湯燙一碗米粉,滴點花生油,再加點醬油,攪拌均勻,嗦上一口,嚯,倍兒香!逢年過節或者家庭聚會時,一家人圍坐在一桌,炒興化米粉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嘗上一口,讓人回味無窮。

    作為莆仙地區的一道傳統美食,興化米粉具有比較強的季節性,銷售旺季一般從年底持續到正月,中秋節更是一年中米粉賣得最好的時期。李燕來說,莆田歷來有“送秋”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挑食盒為父母“送秋”,而興化米粉作為必備禮品,寓意祝福長輩健康長壽,正因如此,每年中秋節銷售量是正月的兩到三倍。

    興化米粉為何如此暢銷,它的制作過程又有哪些講究?李燕來介紹,制作優質的興化米粉首先要選用雜交晚稻米的上等白米或早秈米,制作須經過選米、淘洗、浸泡、磨粉、制團、初壓、蒸料、壓絲、梳理、干燥、成品等工序,采用傳統工藝標準化傳承老滋味,產品暢銷國內外,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尋覓歷史,開拓創新讓老滋味煥新光彩

    興化米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治平年間,在建筑木蘭陂時,因所選壩址地高溪狹,水勢左急右緩,為趕在汛期到來之前使大壩合龍,成千上萬的民工廢寢忘食地干活。興化軍知軍得知后,深受感動,經苦思冥想,嘗試用大米浸磨成漿,碾壓成團,經過蒸炊至熟后,置于特制的粉筒中,制成米粉,供民工們食用。歲月流轉,滄海桑田,但遺留下的米粉制作工藝卻興而不衰,至清代西洪村發展為興化米粉專業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許多“老底子”味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曾經輝煌的傳統手藝也漸行漸遠,人們只能在時光的長河中打撈記憶中的味道。

    “現如今,新型的機器生產代替傳統的手工勞作,但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老底子’味道不能丟。從原材料的選擇到米粉的配比,我們用心在每一道工序的傳承和制作上,始終沒有放棄最初的堅守,提高的是產量,不變的是味道。”李燕來說,年輕的時候他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原汁原味傳承“老味道”的同時提高米粉的產量。有一天,他萌生出一個念頭:“自己是學車床電焊專業的,何不學以致用,將這項技術融入生產興化米粉的設備改良中,以此開拓創新,提高生產力?”李燕來從市場上采購米粉加工設備,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設備進行加工改良。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他開發的興化米粉專用加工設備生產米粉的產量是過去的二三十倍。

    如今的李燕來,已經從當初朝氣蓬勃的有志青年成長為一位成熟穩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他說:“米粉的制作很辛苦,我曾經一度覺得它很枯燥,但做了就要堅持下去,懂得在學習中與時俱進,發現樂趣,就越做越有干勁了!”

    今年上半年,莆田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百家餐飲名店”評選活動。李燕來在本次活動評選中入榜“十大美食匠人”。他表示,在創新生產方式的同時堅持對興化米粉品質的追求,經過世代傳承和積累做出行業影響力,是對“匠人”這個詞的新演繹。

    守住傳統,小作坊變身大企業還是那味

    “不久前,央視《味道》欄目組來到我們這拍攝美食紀錄片,我向他們展示興化米粉的古法制作過程,希望可以將興化米粉的鄉土文化與情愫分享給更多人。”李燕來說。

    從家庭式小作坊起步,李燕來和家人始終堅定行走在興化米粉制作技藝傳承創新的路上,為守住興化米粉的制作技藝,傳播傳統美食文化,李燕來還赴臺灣交流學習,在荔城區興化米粉生產大戶積極商議下,2008年5月,莆田市荔城區米粉行業協會正式成立,協會致力于加強對行業的規范引導,加大對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同時實施品牌化戰略,將興化米粉這道傳統美食名片打造得更加閃亮。“在同行里,會生產機器的人不會做米粉,會做米粉的人不會生產機器,能在實踐中不斷對設備進行改良,制作出優質又高產的米粉是我們的重要特色。”李燕來如是說。

    2007年,李燕來成立福建來康家食品發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對興化米粉制作技藝的研究和文化傳播,讓傳統美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煥發生機。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企業陷入困境,如何在困難中突圍,考驗著一家企業的經營智慧。

    2020年5月,李燕來帶著自家的興化米粉參加荔城區區長帶貨直播活動,在與時俱進中主動融入新的銷售模式,進一步提高產品信譽度和企業影響力。據統計,當月接到的訂單超過上個月的50%。他們家的米粉堅持不漲價,在特殊的年份里,米粉的銷量還比去年提高20%。被問到有什么秘訣?李燕來說:“作為一個企業,注重誠信經營和米粉的質量,靠前期的積累和實力挺過去,是對社會的擔當和負責,也是對顧客的善意和溫暖。”

    傳統技藝,傳承的是那份堅守。家人的理解和關心、幫助與支持給了李燕來非常大的信心和鼓勵。李燕來說:“人這一生也就這么二三十年奮斗光陰,有家人的支持做事更有力量?,F在對待我的孩子,我也是全力支持,希望他們發揮所長,跑好興化米粉的傳承‘接力棒’。”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龙泉市| 青铜峡市| 杭锦后旗| 灯塔市| 沅陵县| 林州市| 九龙县| 苍溪县| 东方市| 台东县| 夏津县| 丰县| 眉山市| 珠海市| 宜丰县| 林周县| 安阳县| 武鸣县| 定南县| 台安县| 泰州市| 红河县| 毕节市| 阿图什市| 北川| 通城县| 鄱阳县| 仁化县| 固始县| 上虞市| 绥中县| 桓仁| 霍邱县| 盘锦市| 灌云县| 鲜城| 醴陵市| 无极县| 抚顺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