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港區羅嶼港 盧德山 攝
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在港口巡邏。盧德山 攝
在莆頭港碼頭,工人正忙著裝卸、運輸進口原木。吳志軍 攝
日前,莆田市委書記劉建洋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等工作,聽取市政協關于“發揮港鐵聯運優勢促進臨港產業提速發展”建議案的匯報。會議提出,要把港口發展擺在全市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堅持以港興城,加快港口開發建設,做大做強臨港經濟。
1983年,莆田因港建市。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不懈、持續發力,使港口建設和臨港產業取得長足進步。然而,由于投入產出比不匹配、港口企業效益不高,多年來未能充分發揮港口的資源優勢。
根據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共同制定的年度協商計劃,莆田市政協圍繞“發揮港鐵聯運優勢,促進臨港產業提速發展”課題,研究造成梗堵的原因所在,提出具體的實施建議。眼下,莆田市發改委正在牽頭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全方位補齊短板。雖然實施方案還未正式出臺,但是一些部門已經行動起來,主動融入,促招商補短板、產業再升級、服務更優化。
多年建設,優勢初顯現
莆田港現有秀嶼、東吳、興化3個港區,規劃利用碼頭岸線26.7公里,布置泊位93個,規劃吞吐能力1.68億噸。經過多年的擴容提升,莆田港已建成生產性泊位2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14個;吞吐能力達6566萬噸,占全省港口總通過能力的12.4%,居全省第四位。
從最早的萬噸級以下泊位,到后來的萬噸級以上泊位,再到現在的30萬噸級(水工結構按靠泊40萬噸船舶設計)泊位。一路走來,莆田港茁壯成長,具備了通航靠泊世界最大礦石船(40萬噸級)、最大煤炭船(20萬噸級)、最大LNG船的條件。
一直以來,我省沿海港口沒有專業化鐵礦石碼頭。鐵礦石運輸主要由5萬至15萬噸級散貨和多用途泊位接卸,存在碼頭等級偏低、接卸分散、總體能力不足等問題,不能適應腹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2010年,福建省交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省港航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省湄洲灣港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羅嶼港。
羅嶼港口9號和10號泊位保稅堆場總面積13.6萬平方米,分為4個區域,可堆存鐵礦石250萬噸,主要用于開展大宗散貨保稅物流業務,承接來自國外的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保稅倉儲。2018年9月,羅嶼港口9號和10號保稅堆場投入運營。
2009年至2019年,莆田港的吞吐量從1542萬噸上升到4159萬噸,年均增長10.43%。
除了港口自身建設,各級政府還投入大量財政資金,配套實施了疏港鐵路支線等工程,形成了以向莆鐵路為主通道、莆田港灣站為主樞紐、湄洲灣港口鐵路3條支線為脈絡的港鐵聯運網絡。
諸多梗堵,港口“吃不飽”
依托港口,莆田形成了一定的臨港產業規模。以永榮科技、賽得利纖維、中錦新材料、華峰華錦、佳通輪胎為龍頭,化工新材料年產值569億元;以百威雪津為龍頭,食品加工年產值409億元;以上海電氣為龍頭,高端裝備年產值289億元;以LNG燃氣電廠、湄洲灣火電廠為龍頭,能源年產值286億元;以秀嶼木材加工區為基地,木材加工年產值175億元。
然而,由于莆田港口功能定位與臨港產業布局配置錯位,加上大企業、大項目較少,導致港口“吃不飽”。例如,莆田港擁有30萬噸級的鐵礦石接卸泊位,卻沒有對應的大冶金大石化產業作為支撐。調研數據顯示,現有臨港工業帶動的港口吞吐量約1000萬噸/年,僅占港口吞吐量的25%。
目前,莆田港僅有一個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且航線少、密度低,成為一大短板。受此影響,在地企業只好舍近求遠。例如,賽得利纖維有限公司每年有1萬多個貨柜,但繞道在福州的江陰港通貨。以行業為例,莆田每年約有13.5萬個鞋業貨柜從異地出口,去年,本地貨源僅占莆田港吞吐量的34%,達1400萬噸左右。
向莆鐵路按國鐵Ⅰ級雙線電力牽引雙層集裝箱標準設計,設計貨運能力近期為2261萬噸/年,遠期3207萬噸/年,但向莆鐵路貨運量少、貨源單一、回程率低,未形成雙向貨流。莆田港雖然具有運距短的優勢,但沒有轉化為成本優勢,無法完全發揮向莆鐵路的效益,與原先的預期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莆田港口仍以傳統裝卸、倉儲功能為主,港口物流發展滯后、信息化水平較低、增值服務功能較弱,尚未開展整車運輸、冷鏈運輸等高價值服務,圍繞港口伴生的商貿、保險、金融、信息等服務功能不多,熟悉港口管理運營、物流服務的專業人才短缺。
莆田市政協副主席李力利建議說,應當明確港區定位、發展重點、功能布局、方法路徑,搶抓“新基建”投資機遇,策劃生成一批港口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并加快建設,盡快補齊短板,打造多功能現代化港口升級版。處理好不同功能港區與不同產業的空間配置關系,依托石門澳、東吳、興化灣南岸、莆頭工業區發展近港產業,依托整個莆田市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全域發展臨港產業,推進港口與產業互動發展、沿海與腹地聯動發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
補齊短板,后進空間大
“每天可運出3至5列煤炭,最多時可達7列。”在東吳港區東吳作業區,福建八方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錦峰說,“走內陸長途的話,鐵路運輸的優勢明顯,如果能夠真正轉化為成本優勢,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前來合作,腹地市場也可以不斷拓寬。”
八方港口擁有全省最大的煤炭堆場,約70萬平方米,以外貿煤為主,客戶將煤炭從印尼、澳大利亞等國運來,然后再通過向莆鐵路,轉運到江西撫州、福建永安等地發電廠。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莆田港東吳港區的鐵路運輸量達379萬噸,其中八方港口137萬噸、羅嶼作業區157萬噸、國投碼頭85萬噸。
東吳港區重點發展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干散貨運輸,承接中西部地區及東南沿海的轉運業務。而秀嶼港區背靠東嶠工業園區、秀嶼臨港工業園區、秀嶼木材加工區等,主要服務于臨港產業和城市物資運輸。
6月,秀嶼港區莆頭港原木進口6艘次,達9.71萬立方米。今年以來,莆頭港進口原木70多萬立方米。“得益于后方工業園區的轉型升級、產業規模的增長,港口的吞吐量也水漲船高。原木進口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原產地越來越多。”福建省莆頭港口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文廣說,通過自主招商,引進了國林木業城項目,探索“前港后園”的發展模式。
通過精準招商,秀嶼木材加工區對原有經濟效益差、技術含量低、環境污染大的項目進行逐步清理,吸引附加值高、精深加工、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的能帶動木材產業發展的項目入駐,推進木材產業鏈填平補齊,促進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今年,秀嶼木材加工區新引進5個項目。
港口要發展,服務不能缺位。“羅嶼作業區距離東吳作業區有15公里,企業過來辦事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服務窗口前移,在那里設立了工作崗亭。”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隊長姚瑤說,24小時進駐港區,做到即報即檢、即靠即作、即檢即離。港區內火車的發貨效率,由磨合期的每天1列提升至現在的4列,日裝車作業量達1萬噸以上。
責任編輯:趙睿
- 莆田:1800多畝紅樹林生態公園已建成開放2020-07-06
- 莆田推進村衛生所一體化改革 讓群眾在村里就醫2020-06-29
- 莆田:“不下車”核酸檢測通道投用2020-06-15
- 莆田發放全省首筆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貸款2020-06-11
- 任前公示!莆田仙游擬提任16位干部2020-06-09
- 農行莆田分行被罰131萬!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剛通報2020-06-04
- 萌娃歸園綻笑顏 莆田市幼兒園筑牢“安全墻”分批有序復學2020-06-04
- 小康路上情誼深——福建省莆田市傾力幫扶西吉縣23年紀實2020-06-04
- 莆田圍繞千年古荔 宋家香周邊建起口袋公園2020-06-01
- 莆田威諾:矢志創新,打造高端數控機床2020-06-01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1800多畝紅樹林生態公園已建成開放2020-07-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