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莆田涵江區匯聚眾力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家門口的活動,讓洋留守兒童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莆田涵江區匯聚眾力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社工帶著困境兒童走出去,拓寬其視野。

    海峽網9月12日訊 (湄洲日報記者 蔡玲 通訊員 林亦霞 文/圖涵江區以建設兒童關愛保護示范區為契機,不斷健全和創新留守兒童關愛機制,積極開展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等,一些項目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形成項目示范與輻射。特別是關愛洋留守兒童項目入選團中央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權益保護示范項目”,并獲得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優秀獎和福建省第二屆“善行八閩——海峽公益慈善大賽”三等獎;“愛共享”孤兒監護與關愛項目獲得福建省首屆“善行八閩——海峽公益慈善大賽”最佳優秀項目獎。

    “爸爸不在家,媽媽也不在,出門在外忙務工呀,把我獨自留下。白天我想爸爸,夜里我盼媽媽;夢里我想爸爸,天亮我念媽媽……”這首《留守兒童之歌》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的渴望,也唱哭了關心關愛留守孩子的人們。

    如今,越來越多青壯年從農村到城市發展,留守兒童隨之產生。他們像含苞待放的花蕾,也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為切實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涵江區以建設兒童關愛保護示范區為契機,開展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不斷健全和創新留守兒童關愛機制,豐富關愛內容,積極開展關愛活動,用真情和愛心守護他們成長。

    強化保障 整合關愛資源

    都說父母的懷抱是最溫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可有很多家庭被現實所迫不得已骨肉分離,他們放下工作養不起家,拿起工作便注定陪不了孩子。親情和關愛長期缺失,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成為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截至目前,涵江區共錄入“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的有1355人。其中,留守兒童994人,困境兒童371人。涵江區委、區政府把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領導小組,出臺了《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由區民政局牽頭,區教育局、公安分局、婦聯、團區委、法院等23個部門聯合組成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及時總結通報工作情況,共同發力。

    同時,健全投入機制,把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安排,用于政府購買服務和專項工作經費等。今年,全區財政已撥付7.76萬元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經費,有力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聚焦特殊群體,讓更多陽光照進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心窩,涵江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了首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助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以項目形式將孤兒關愛監護項目及農村留守兒童項目打包給該機構,開展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監護評估、救助幫扶、定期隨訪、政策宣傳引導等項目,打通關愛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涵江區統籌配置鄉鎮、村居民政工作力量,充實區、鎮、村三級兒童工作隊伍建設,形成每個鄉鎮配備一名兒童督導員、每個村(居)配備一名兒童主任,實現崗位工作全覆蓋。為每名留守兒童建立翔實的紙質檔案臺賬,積極落實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實行留守兒童困境分類和風險等級評定,并簽訂《農村留守兒童委托責任確認書》,將具備較強監護能力和監護意愿的留守兒童親屬、朋友擔任受委托監護人,使留守兒童全部納入有效監護,確保得到妥善監護照料、親情關愛和家庭溫暖。

    創新方法 豐富關愛形式

    “我畫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我畫的是北京天安門”“這個許愿瓶是我畫的,我的愿望都裝在里面了”……在前不久的江口鎮新墩僑鄉留守孩子夏令營上,100多名留守兒童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盡情參與家門口別樣的“歡樂之旅”。

    這個村有一半孩子的父母在國外,他們大多是隔代監護,是名副其實的“洋留守兒童”。一到假期,孩子的安全問題令人擔憂。2012年,該村關工委自發組織,啟動由村民熱心捐資的“福惠堂助學基金”,免費為村里的留守孩子和流動兒童舉辦暑期夏令營,受到村民們的歡迎,就連鄰村的孩子也來報名,今年已是第8年。為了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涵江區婦聯、共青團、助涵社工等志愿者及邊防派出所警官、法庭法官進村教授趣味學科知識,普及法律法規,給孩子們帶去滿滿的愛。

    此外,涵江區嚴格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五個一”工作要求,做到了底數清、對策明、效果佳。以開展兒童關愛保護示范區建設為契機,結合實際,積極創新,在江口鎮新墩村建立了“涵江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示范點”,并結合其他鄉鎮的實際條件,先后在涵江華僑中學、萩蘆中心小學、新縣鎮廣宮村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基地”,將關愛基地從城區拓展到山區,逐步實現全區的關愛保護工作。同時,依托新縣鎮、萩蘆鎮的18個農村幸福院,成立了“涵江區農村留守兒童保護的基礎示范點”,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涵江區引導企業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與涵江區助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合作,在三江口鎮鯨山小學開展“英才培育、真情相伴”項目,由社工和志愿者每周為孩子提供“四點半”課程服務,鏈接各方資源,進一步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困惑、學業輔導、興趣拓展,達到守護心靈、陪伴成長的目的。

    今年6月,涵江區創新聯動機制,將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納入區網格服務中心的工作,實現更全面的關愛留守兒童保護工作。目前,區網格中心已將相關工作分配至鄉鎮街道,開始了第一期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網格摸排和錄入。

    加強引導 凸顯關愛成效

    “父母不在身邊,孩子覺得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涵江區助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黃梅萍說,近年來涵江區積極開展以需求為主的特色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社工帶著他們走出去,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不僅拓寬了他們的視野,還讓他們感受社會各界的愛與支持。

    服務項目以“社工+義工”的聯動機制,精準對接需求與資源,讓關愛服務常態化。同時,融入全人成長的理念,協助留守兒童和孤兒建立起“接受愛、傳遞愛”的理念。

    經過長時間的精心運行后,這些項目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形成項目示范與輻射。特別是關愛洋留守兒童項目入選團中央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權益保護示范項目”,并獲得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優秀獎和福建省第二屆“善行八閩——海峽公益慈善大賽”三等獎;“愛共享”孤兒監護與關愛項目獲得福建省首屆“善行八閩——海峽公益慈善大賽”最佳優秀項目獎。

    不少留守兒童、孤兒從中學會了自信、自立、自強,學會接受愛、分享愛、付出愛。坤坤(化名)的父母在出國務工時意外身亡,小小年紀的他成了孤兒,是助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第一批服務對象。兩年多來,社工們上門探訪,電話、微信聯絡,幫助他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漸漸地,他變得開朗了許多,還參加志愿服務。今年,他考上河南理工大學,開啟人生新生活。

    一縷縷陽光溫暖了幼小的心靈,一雙雙大手保護了柔弱的身軀,涵江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用行動幫助這群不一樣的孩子,使他們不再孤單、不再彷徨,不懼風雨、一路前行。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漳州市省十四屆人大代表來泉調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淄博市| 玛曲县| 红桥区| 上犹县| 苏尼特左旗| 临沧市| 曲麻莱县| 惠东县| 上栗县| 长子县| 昌吉市| 稷山县| 巴中市| 平湖市| 马山县| 金阳县| 镇沅| 东乌珠穆沁旗| 教育| 喀喇| 嵩明县| 恩施市| 二连浩特市| 宁陵县| 星子县| 辛集市| 醴陵市| 疏附县| 华安县| 浮梁县| 南阳市| 务川| 南华县| 景东| 洛浦县| 迁安市| 巨野县| 鹰潭市| 色达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