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澤興化大地的木蘭陂
海峽網2月23日訊(海都記者 林養東 李偉強/文 馬俊杰/圖)“清清溪水木蘭陂,千載流傳頌美詩。公而忘私誰創始?至今人道是錢妃。”雖然歷經近千年,但莆田人仍在傳頌一位長樂女子——錢四娘,她在16歲時變賣家產帶頭到莆田攔溪筑壩,造福當地百姓。人們為了紀念她不僅修建了宮廟,祖祖輩輩還傳承下來各種與她有關的習俗,如今,已有奉祀錢四娘宮廟400多座,信眾多達千萬人,影響深遠,該信俗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
途經興化目睹洪災 毅然投身建壩
據記載,錢四娘是長樂人,生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父親在福廣一帶為官并于任上去世,錢四娘扶柩回長樂老家。途經莆田時,目睹了莆田人遭受水患之苦,年僅16歲的她當即下決心要到莆田治理水患。
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錢四娘變賣全部家產,湊足10萬緡[mín](古代計量單位),來到莆田木蘭溪上攔溪筑壩。三年后建壩工程接近尾聲,卻因溪洪襲擊,剛建成的大壩崩塌。目睹一切被洪水沖毀,錢四娘悲痛欲絕,投水自盡。
尸體漂至下游溝口,被人撈起,葬于一座山上,異香不散,故名香山,后人建香山宮祭祀她,因錢四娘有功德于老百姓,宋朝廷敕封其為“夫人”,俗稱錢夫人,不久朝廷又加封她為“妃”。
繼承四娘精神 后人建成木蘭陂
在錢四娘后,李宏、林從世、馮智日相繼攔溪筑壩,終于建成現今的木蘭陂。
“南北洋平原原來是‘蒲草叢生、不長禾苗’的沼澤地,木蘭陂建成后便成為沃野良田。”莆田市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木蘭陂是具有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是王安石變法時推行《農田水利法》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至今,木蘭陂仍然發揮著攔洪、擋潮、排澇、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
錢妃信仰分布廣 信眾達千萬人
莆田市香山宮錢四娘祖殿董事會負責人陳炳炎介紹說,錢四娘信仰習俗亦稱錢妃信仰習俗,起源于北宋年間,至今跨越九百多年。
錢四娘信仰習俗具有廣泛的民間性和自發性的特征,廣泛分布在我國東南莆田、福州、泉州、龍巖等地及臺灣、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據統計,至目前,已有奉祀錢四娘宮廟400多座,信眾多達千萬人,影響深遠。
錢四娘信仰習俗中注入為民奉獻和大愛無私的核心精神,形式上涵括了祭祀、進香、巡游、廟會、民間文學、相關文化遺產場所等方面。習俗活動全年交叉進行,以農歷正月元宵巡游及三月十二錢四娘誕辰最為隆重,在此期間各地不同流派的道教科儀、民間音樂、戲劇舞蹈、傳統武術、民間曲藝等都得到展示。
責任編輯:林航
- 莆田江涵大橋盼早日飛架江涵兩地2017-01-12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