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頭紅軍墓 金文蓮 攝
閩北蘇區紀念碑 (資料圖片)
閩北蘇維埃政府舊址 (資料圖片)
武夷山,靈山秀水,不僅以雙世遺聞名于世,更是“革命紅旗永不倒”的地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千上萬革命志士在這片紅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展開激烈斗爭,留下50多處革命舊址和100多處戰斗遺址。其中,位于洋莊鄉小漿村張山頭自然村的1343座無名紅軍墓最為特別。
清明之際,記者來到張山頭紅軍墓群,重溫為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長眠于此的紅軍戰士的故事。
一座永恒的軍陣
走進張山頭村,靜謐竹林是英雄安息處。三塊青磚、一個編號、一根紅飄帶便是一座紅軍墓。沒有姓名,沒有番號,沒有銘文,但他們在大山里鑄成一座永恒的軍陣。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崇安縣(今武夷山市)在閩北率先建立蘇維埃政府,開展反“圍剿”斗爭,先后劃歸閩浙贛蘇區和中央蘇區,是閩北革命的策源地和閩北蘇區首府。
1928年上梅暴動后,張山頭成為革命大后方,設立紅軍醫院收治傷員,1931年改建為閩北紅軍中醫院。“張山頭隱蔽性好,村民擅長運用山上中草藥治病,群眾基礎良好,而且戰略地位優越,與大安、坑口呈三角之勢,易守難攻。”武夷山市黨史研究員張金錠說。
隨著革命的深入,閩北紅軍55團成立,閩北蘇區建立,武夷山的革命形勢日趨火熱。1931年4月,方志敏率領紅十軍第一次入閩作戰,在武夷山取得了11場戰斗全勝的戰績。當時,方志敏曾到張山頭看望傷病員。“當時我軍的紅色醫院就設在崇安張山頭,這是一座高山,周圍是密密的樹林,只有幾十戶人家,風景優美,十分安靜,是個療養的好環境。”在方志敏夫人繆敏的回憶錄中,記載了閩北紅軍中醫院的場景。
張山頭這個本不起眼的村莊,光榮地成為蘇區時期重要革命根據地。從1928年10月至1935年1月25日,紅軍中醫院存續7年多,是閩北蘇區建院時間最早、存續時間最長、建制規格最高的紅軍醫院。
“勇敢的紅軍們,勇敢的紅軍們,你是我的哥,我是你的妹,送干菜,送香茶……”這首紅軍歌曲,至今在張山頭村民中傳唱。當年,張山頭及附近村莊的百姓自發組成洗衣隊、擔架隊為紅軍服務。“戰事最為激烈的時候,送往紅軍中醫院的傷病員多達近千人。傷員們的衣服上都是血,洗的時候把溪水都染紅了。”村民楊學文說,他的奶奶曾是紅軍洗衣隊的一員,戰斗激烈時,家家戶戶都成了紅軍住院部。
“當時國民黨進行封鎖‘圍剿’,戰事艱難,而紅軍醫療條件極差,缺醫少藥,傷員的死亡率較高,犧牲的重傷病員只能簡單就近掩埋,未留姓名。”武夷山市文管所趙建平說,從1928年至1935年,在張山頭的東坑頭、瓦窯、墓坪、黃泥潭仔四大片區千余畝山林中,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紅軍墓葬群。
青山處處埋忠骨,無數紅軍戰士前赴后繼,將熱血潑灑在張山頭的土地上。
一段塵封的歷史
1935年1月,敵人瘋狂地對閩北蘇區進行“圍剿”,閩北紅軍中醫院隨黨政軍機關一道撤離。為阻止中醫院被紅軍復用,敵人對醫院的建筑物進行了摧毀,并在1935年和1941年兩次對張山頭進行“清村”,張山頭一度成為“無人村”。
直至新中國成立以后,張山頭村民才逐漸回歸故土,重整家鄉。一直以來,村民們對紅軍的情感始終未變,他們在農事活動中不敢破壞墓冢,清明祭掃、中元焚香從未間斷。“紅軍墓群寄托了老區人民對紅軍、對共產黨深厚的感情。”小漿村黨支部書記修利興說。
然而,塵封80余載,這些沉睡在山林里的戰士究竟是誰?來自哪里?由于缺乏文字記載,一切成謎。
在2010年全國革命遺址普查過程中,閩北紅軍中醫院和紅軍烈士墓群被武夷山市黨史部門作為革命遺址上報。“當時,紅軍烈士墓因缺乏足夠的證據未被列入全國革命遺址名錄。”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館長羅永勝說,從2016年4月起,武夷山市組織專業人員,成立工作小組,對紅軍墓群進行搶救性勘察和保護。
“通過勘察,我們發現無名紅軍墓冢1343座,1931年立的刻有‘紅軍墓’字樣和五角星圖案的墓碑一方,以及戰壕、炮臺、練兵坪等遺址和遺跡。”羅永勝介紹,經核實,墓葬人員身份為閩北紅軍、紅十軍、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戰士和蘇區干部、赤衛隊員等。
在省、市高度關注和推動之下,2018年9月,“張山頭紅軍墓群”被列入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犧牲的戰士許多是不到20歲的年輕人。”參與了文物保護工作全過程的趙建平十分感慨。
如今,武夷山高度重視張山頭的保護工作,紅軍墓的保護、紅軍中醫院遺址基礎設施的提升和完善、紅軍古道整修都在持續推進,此外,武夷山還編制了紅軍墓群保護利用規劃。英雄不會被遺忘,人們也將傳承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
責任編輯:趙睿
- 八閩之行先看山 習近平再次強調這件事2021-03-28
- 說走咱就走之武夷山大數據“畫像”探秘2021-03-26
-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回訪 | 當好“優等生”守護生態美2021-03-26
-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回訪 | 推進“科特派”做好茶文章2021-03-26
- 武夷山有“大智慧”,從這里讀懂數字中國2021-03-24
- 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2021-03-24
- 跟著總書記長見識 | 福建之行第一天:生態—產業—文化自信2021-03-23
- 習近平與福建的“茶之緣”2021-03-23
- 習近平福建行,第一站為何看山?(內附珍貴老照片)2021-03-23
- 習近平察看武夷山春茶長勢: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文章做好2021-03-23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南平市“紅色文旅主題年”啟幕,追憶那紅2021-04-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