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閩北蘇區建陽區水資源配置工程(麻陽溪引水)工程開工建設,項目投產后,將全面改善武夷新區和建陽區人民飲水質量。
7月1日上午,武夷新區經四路工程正式破土動工。經四路作為興田組團內部重要的轉接通道,承擔著組團內部和對外的交通壓力,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7月8日上午,位于武夷新區高新技術園區的“武夷·智谷”科技創業園一期項目8棟宿舍樓封頂。
武夷新區幾大重點工程連續開工、封頂、竣工,拉開了武夷新區 “大干實干200天”建設高潮的序幕。
以“五個一批”為主線 促進新區快速發展
按照省、市“五個一批”項目推進的工作要求,武夷新區認真打好擴大有效投資組合拳,努力形成“謀劃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增資一批”的滾動發展態勢,用項目建設的大推進、大突破,強力助推新區開發建設的大跨越、大趕超。
謀劃一批。圍繞新區三大組團城市定位,從武夷新區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三大片區控規、專規等規劃中謀劃一批項目;圍繞新嶺片區產業布局,抓龍頭、筑鏈條、補短板,策劃生成一批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機械電子、新材料新能源項目;圍繞國家產業政策投向,認真研究國家專項資金的投資方向,策劃一批符合國家投向的項目;用足用好“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等綠色金牌,認真研究中央蘇區等相關政策,策劃一批項目。
簽約一批。圍繞新區三大組團城市定位和搬遷建設的需要,抓緊推進謀劃項目中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前期審批工作,完成項目前期工可,實現簽約一批;圍繞新嶺片區產業布局,對在談項目確定專人對接推動,實現簽約一批;聚焦行業龍頭、產業制高點,量身策劃推出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產業園、影視基地產業園、健康養生產業園及特色小鎮產業園等招商項目,實現簽約一批。
開工一批。圍繞擬開工項目,深入分析梳理,找準制約項目進度的關鍵問題,加大工作力度,推動項目盡快開工;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及早推動列入規劃盤子的“紙上項目”轉化成“地上項目”。
投產一批。圍繞在建城建項目,按照“旬調度、月對賬、季總結”的要求,督促施工單位加快進度、全面履約;圍繞在建產業項目,深化跟蹤服務,加大項目合同執行力度,在投資強度、建設進度、違約責任等方面嚴格審核把關,確保項目建設達到合同約定的進度。
增資一批。圍繞新嶺片區“3+1”的產業定位,著力促進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增資擴產,推進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加大現有企業服務力度,開展送政策進企業活動,幫助指導企業精準申報項目,用好用足政策,解決企業發展難題。通過設立武夷新區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及建立轉貸機制,對園區困難企業進行補助幫扶,破解企業融資難題,著手出臺新區惠企政策,主要從稅收、品牌技術和上市三個方面給予企業獎勵,鼓勵企業做大做強。
打好“五大攻堅戰” 掀起開發建設新高潮
在“大干實干200天”活動中,武夷新區將盯緊35個在建項目、55個新開工項目和46個省市重點項目、圍繞搬遷39個項目、50個行動計劃項目,倒排工期計劃,上足機械設備、施工力量,能快則快推進開發建設。
開展“三比”勞動競賽,打好城市建設攻堅戰。樹立項目經濟和“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對列入省行動計劃的重大項目、省市重點項目、今年計劃開工項目以及圍繞搬遷項目,繼續開展在施工單位比進度、比質量、比標準化;在設計單位比進度、比服務、比貢獻;在監理單位比進度、比質量、比管理;在業主代表比進度、比項目前期推進、比質量的全方位“三比”競賽活動。
爭創百億產業園,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以創建省級綠色開發區示范區為抓手,在投資環境、市場拓展、品牌創建及融資協調上精準幫扶,抓紙上項目的轉化,抓投產項目的達產達效,抓在建項目的竣工投產,抓簽約項目的開工建設,抓現有項目的增資擴產,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產值超百億元的目標。在上半年已開工10個產業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掛項幫扶和要素保障,確保京優商貿城等8個產業項目開工建設。
深化“征遷大包干”機制,打好征地拆遷攻堅戰。實行“包干到底”,深化“兩為主、三包干、三級管”運行機制,在堅持“屬地包干”的前提下,強化跟蹤督查和協調落實,建立和創新工作機制,做好重點項目征遷旬報和征遷工作聯席會議專項通報,實行“一線工作法”,努力做到力量向征遷一線傾斜、問題在征遷一線解決、感情在征遷一線融合、干部在征遷一線檢驗、形象在征遷一線樹立、政績在征遷一線創造。
沖刺投融資百億目標,打好融資籌資攻堅戰。采取多種方式,拓寬融資平臺,多元化、多渠道籌措資金。用足用好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做大做強融資平臺建設,啟動企業債、私募債、中票、短融和超短融等融資產品;盤活現有的存量資產,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融資。在創新和嘗試新的融資產品的同時,對傳統項目貸款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破解抵押物不足的“瓶頸”,實現全年融資目標任務的完成。
爭當服務標兵,打好保障服務攻堅戰。以轉作風、強服務、提質量、增效率為目標,圍繞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發展環境。深化并聯審批制度,實施審批流程再造,加快前期審批,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限,推進審批事項日清周結;成立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協調小組,負責研究、協調、解決有關審批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提升服務效能,推進責任落實,營造干事創業氛圍。
落實“七個更到位” 精準發力促成效
為了確保打好“五大攻堅戰”,武夷新區以“七個更到位”予以保駕護航:
找準癥結、補齊短板,確保問題摸排更到位。對于55項新開工基礎設施項目,做到逐一排查,倒排工期,抓緊做好開標后的施工合同簽訂,加大臨門一腳力度;對35個在建項目,抓住下半年施工建設黃金季節,科學調度,上足設備,確保完成在建項目全年投資任務。
建章立制、強化指導,確保運行調度更到位。抓“五個一批”項目調度,研究協調解決項目工作的重大問題,督促項目推進;抓工程款調度,規范工程款支付,提高支付效率;抓專項資金調度,爭取年內投放的專項資金投放率達98%以上;抓工業企業調度,圍繞全年目標,對統計指標、規上企業、新上企業及增資擴產四個方面進行調度;強化征遷工作調度,嚴格執行“三包干”、“三級管”制度,確保包干到位、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在建和擬建項目順利推進。
項目發力、促進開工,確保項目投資更到位。在產業項目上發力,促落地,做到重點跟蹤一批、積極推進一批、掛牌出讓一批;在公建項目上發力,促開工,實行“并聯交叉”開展前期工作,確保增速增效,實行中小項目打包招標。創新規劃設計進度款支付制度,加強對設計單位的管理,督促節約縮短規劃設計時間。
主動對接、用足用活,確保政策應用更到位。對接國家專項資金和中央預算內資金,用足用活南平市的國家級綠色“金牌”,力爭全年策劃43個項目;用足省內扶持新區政策,對武夷新區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爭取列入省級預算內投資計劃;用好國家專項資金政策,突出重點,增大政策項目儲備力度,積極對接,督促項目實施進度。
精準施策、優化環境,確保幫扶服務更到位。幫助企業拓寬市場,建立武夷新區甲供甲控產品目錄,確保新區企業的產品在新區建設中得到充分運用;幫扶企業融資難題,繼續協調擔保公司對新區企業進行擔保貸款;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出臺企業扶持政策。
明確責任、加強通報,確保督導督辦更到位。對外抓督導通報,聯合市“兩辦”對武夷新區征遷情況和參建市屬國有企業建設情況進行督導通報,要求投入精兵強將,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狠抓參建項目的質量和進度;對內抓督查管理,對武夷新區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的有關責任部門進行效能督查,將各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上墻通報,督促項目前期工作按計劃要求快速推進。
凝心聚力、營造氛圍,確保工作精力更到位:及時解決問題,堅持項目工作周例會、日會商制度,每天會商項目推進中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做到日清日結,確保工作及時順利推進;健全周末工作制度,在“大干實干200天”期間,實行“6+1”工作制度,讓 “周六保證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證”成為新區干部的工作常態;用好掛職干部,進一步配齊工作力量;凝聚創業干事力量,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細化職責分工,營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干事創業氛圍。
武夷新區對各片區項目進行較全面摸排,圍繞規劃設計、搬遷項目、在建項目、征地拆遷、產業項目等工作目標,逐一分解,細化立項,梳理形成《規劃設計委托管理調度表》、《圍繞搬遷建設項目管理調度表》、《在建項目進度管理調度表》、《征遷工作進度管理調度表》及《產業項目洽談簽約開工管理調度表》等五張表,建立“五張表格管理法”,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序、任務倒逼責任人,確保各項工作按照時間節點推進。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南平副市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