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監護、打針換藥、處理醫囑……12日,南平市第一醫院婦產科產房內的助產士們忙碌不已。醫生們上午剛做完幾臺手術,午飯時間簡單扒了幾口飯,又全都匆匆投入工作。
當日上午8點至9點,一小時內就有4個孕婦分娩。婦產科里幾乎所有在崗的醫護人員都被調用到產房來幫忙。過去婦產科每天住院孕婦約40多人,二孩政策放開后,今年以來,住院孕婦便長期穩定在70人左右,生育二胎的孕婦幾乎占了一半,其中“高齡媽媽”的比例有逐步上漲的趨勢。
“現在我們每天工作都是連軸轉,高負荷運轉。”婦產科主治醫生黃潔說,令她倍感壓力的是,有不少高齡女性或二胎孕婦的身體條件其實并不適合分娩,卻盲目備孕,面臨著孕早中期易流產、孕晚期易出血甚至威脅母兒生命等各種風險,存在眾多棘手問題。
近日婦產科收治了一位40歲的二胎孕婦,該孕婦孕期21周時,被查出胎盤前置狀態(胎盤完全覆蓋子宮頸內口),因病情需要,醫生對其進行終止妊娠手術。手術過程中,孕婦突發腹痛并伴隨陰道大出血,繼而引發休克,形勢危急。醫生立即對其輸血及藥物治療,確保了孕婦的安全。術后,因炎癥感染,該孕婦還要接受多次治療,這對孕婦身體造成了極大傷害。
“一方面,高齡孕產婦伴隨著疾病多發,另一方面高齡是導致胎兒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小兒科主任醫師黃秋妹說,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5-30歲。女性年齡越大排出的卵子質量越差,越容易導致基因出錯,造成死胎、早產或畸胎。高齡產婦(一般女性生育年齡超過35歲則稱為高齡產婦)生出唐氏兒(由先天染色體異常造成的一種智能障礙)等先天畸形的風險會相應增加。
因此,對于計劃生二胎以及高齡的女性,做好孕前準備十分必要。黃潔主治醫師建議,在計劃懷孕前,要提前到門診咨詢,做全面檢查,明確身體條件是否適合懷孕,再做決定。女性如患有以下任一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肝炎、肺結核、貧血、陰道炎等,或者前次有剖宮產史,亦或曾經行子宮肌瘤剝除術的女性,更需在備孕前到醫院做仔細檢查全面評估身體條件。
而對于高齡媽媽,因其胎兒染色體異常的幾率增加,胎兒結構畸形的概率上升,醫生對其孕期檢查時,會著重對這兩方面進行針對性的篩查或者診斷。如果曾經生育過不健康的寶寶,更需查明原因以規避生育二胎時發生相同情況。
責任編輯:周冬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南平副市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