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繼航天體驗館于24日開館之后,極地海洋公園也將很快向游客開放;
在武夷新區,閩北首條全自動“動力汽車電池成組”生產總裝線已投入生產;
在光澤,采用智能化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技術的福建中科漁業淡水鰻養殖與加工項目,一期可望于8月投產;
在邵武,一銘醫藥中間體生產項目一期已在安裝調試設備,下個月將試生產……
以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為契機,我市全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在綠色這一主旋律中,產業發展迎來了新動力,煥發出新活力。
做好“加減法”,優化產業結構
2014年以來,南平立足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對原有的產業深化梳理,在產業數量上做減法,在產業質量和發展內涵上做加法,主動把原來的20多個產業調整為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旅游養生、竹產品加工、生物醫藥等“5+3”綠色產業和現代農業,限制發展重化工、礦產開發、小木材加工等產業。近年來,關停了礦產開發企業20多家、小木材加工企業480多家,沒有新批一個礦產開發項目,沒有新上一家重化工業企業,否決了91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
“在政府管理上,建立綠色導向干部政績考核機制,加大對各級各有關部門的環保考核力度。”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市委市政府與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明確各級各部門的主要領導必須承擔起本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主要責任。
此外,我市還積極整合全市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節能基金、增信基金等資金資源,成立了全市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基金,建立健全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機制,重點投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萬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97%,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占地區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比重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全市第三產業比重比2014年上升1.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轉型效果漸顯。
節能減排,削減的不僅是能耗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在更深層次上,削減的是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
“加減法”的背后,南平選擇的是“高效”與“綠色”。
產業低碳化,推動綠色轉型
“有技術,廢水廢氣都是寶。”這話不假!位于浦城榮華山產業組團園內的南平和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從廢水廢氣中尋覓商機,利用公司生產的回收與提純設備,從生產PU革的大量廢氣、廢水中提取DMF(二甲基甲酰胺),給PU革產業鏈扣上環保效益環。
這個國內首家采用萃取法回收DMF的車間,可以有效回收廢水中98%以上的DMF,比原先榮華山產業組團中各家PU革企業采用的蒸餾回收法提高了2%以上,節能50%以上,不僅避免了DMF對河道和空氣的污染,還可將其再生產為化工原料,循環利用,重新投入到生產中,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類似的節能減排項目,在榮華山產業組團比比皆是:制定超凈減排標準,園區深度減排污染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DMF等特征污染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園區基本完成“煤改氣”,形成“煤改氣”的市場推動機制;制定合成革工業供熱系統和DMF回收系統改造設計指南和使用管理操作指南。截至目前,完成15家合成革企業18條生產線供熱系統改造,完成59條生產線技術改造設計。
南平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園區建設示范項目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該園區圍繞綠色低碳、持續發展,建“環保基建”、“低碳節能”、“能源集供”三類項目體系,推進園區環境綜合治理、交通物流系統優化、低碳基礎設施建設、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及服務平臺建設等舉措,最終打造南平綠色發展樣板。
截至2015年底,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3063億元。成功路(含水鳩路)污水管網和陳瓦路A標段及工業一路一期道路污水管網敷設、園區電網智能化改造、集中供水供熱以及水土保持與環境綜合治理正在積極穩步推進。
南平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寶霖表示,第一階段項目全面建成后,將有力改善園區生態環境,基本建成園區內外連接路網、清潔化和多聯運物流體系,基本運行綠色低碳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和設施系統。“未來,園區爭取實現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南平市平均工業能耗低50%以上的綠色低碳園區建設目標。”
上線“低碳云”,實現良性互動
近日,位于南平朝日電商產業園內的市產業低碳云平臺展示中心異常忙碌,依托龐大的云數據中心,“低碳云”正全面整合,我市“低碳云”運行在即。
作為2014年市政府確定的典型示范項目,南平市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建設項目和產業低碳云平臺建設項目,是市節能減排示范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低碳云”項目以云計算信息技術為手段,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大數據采集和挖掘為平臺,構建基于“云+端”方式,建設在南平乃至全國知名的節能監測和監察管理、節能機制創新運行,可視化分析決策,為南平產業低碳綠色轉型服務的示范平臺。
“目前,產業低碳云平臺進入實質性運轉階段,第一批納入監測的年綜合能耗在3000噸標煤以上的企業共93家。截至目前,企業端能耗采集系統建設完成80家。”市經信委節能辦負責人介紹,平臺集成能耗、宏觀經濟等相關數據,建立了分析、診斷、預警、調控、研判一整套的過程評估體系,通過統籌性、多維度、多層面的立體管理,進而推動全市“節能低碳,綠色發展”。
與“低碳云”相配套的是南平市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建設。目前,制定了《南平市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已完成建立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資金,制定了重點耗能行業的能效標準及獎勵辦法,編制了差別化電價實施方案。
市經信委節能辦負責人表示,“低碳云”以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把節能管理工作從被動節能向主動節能轉變,從單純管理到管理與服務并舉轉變,從治標到標本兼治轉變,服務于綠色低碳產業轉型發展,實現南平市節能管理“可監測、可調度、可獎罰”的新管理機制,為“智慧南平”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南平副市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2017-04-1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今晨,俄軍空襲基輔近5小時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