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返回艙
“爸爸,那是什么?好像一個大鍋蓋!”“那是‘神舟十號’返回艙,航天員就是乘坐這家伙從太空返回地球的。”隔著防護欄,3歲的王子郡熙恨不得把小腦袋伸進去探個究竟。
南平航天體驗館24日開館,“神舟十號”返回艙是當日當之無愧的“人氣王”。“咔嚓!咔嚓!”面對眼前的“天外來客”,游客紛紛做出了同一個動作——拿出手中的相機、手機,對返回艙一陣猛閃。
返回艙安置在漫步太空展區的核心位置,這個直徑2.8米、重量3噸的“龐然大物“是宇宙飛船必不可少的組件之一,它是載人飛船上升和返回過程中航天員乘坐的艙段,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
在現場,雖然有安全帶隔開,觀眾無法觸摸到,但艙體近在咫尺,清晰可見:脫去最后一件“迷彩服”,“神舟十號”返回艙的“皮膚”顯得斑駁滄桑。穿越大氣層1000—2000攝氏度高溫,返回艙的蜂窩狀“隔熱衣”布滿了被灼燒的斑駁痕跡,仿佛可以感受到它們從外太空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經受的考驗。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航天員的飛船。”解說員介紹,2013年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于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3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6月13日13時18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還記得太空授課嗎?”解說員問現場游客,接著解釋說,太空授課的三位航天員是由神十飛船送入太空的,由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在太空遨游15天,順利完成我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后,三位航天員乘坐這一返回艙回到地球,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
“為什么返回艙一面‘受傷’痕跡要多些,另一面卻要光滑些?”“返回艙經過大氣層時,迎風面的承受溫度要高些,灼傷痕跡自然就會比背風面明顯些。”解說員為游客解開了疑問。
為確保“神舟十號”返回艙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順暢,相關各方保持了密切溝通,成立了專門的保障小組,制定了專業的運輸保障方案。“此次神舟十號返回艙4月20日從北京運出,通過車輛運輸,經停徐州博物館、江西博物館,最終于4月22日抵達目的地——武夷山,行程約1900公里。”神舟傳媒市場部部長趙淞說,同時抵達的還有主降落傘、艙內航天服以及搭載過的國旗軍旗黨旗以及太空郵局的相關物品。 ☉廖晨星 文/攝
貼心小提示>>>
航天體驗館展期為70天,自4月27日起,市民均可免費憑票參觀,您可帶上有效證件到以下四個地方領取門票:大武夷旅游集散中心、南平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武夷山三木自駕游營地、南平武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南平副市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2017-04-10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今晨,俄軍空襲基輔近5小時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