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來鄧聯豐農家樂品嘗碳烤“野香豬”的人絡繹不絕。他每天從早到晚,忙著宰豬腌制、上架烘烤、切片裝盤,招待來客……
在延平區西芹鎮的中坪村,絕大多數村民以種植高山蔬果為主。然而,這位叫鄧聯豐的村民,卻在深山里養起了豬!據說,這豬還非同一般,是他自己將野豬與香豬進行雜交,培育出的新品種——“野香豬”。帶著好奇,記者特意前往鄧聯豐放養“野香豬”的大山,一探究竟。
因“恨”生愛
說起養豬,鄧聯豐的話和他的長相一樣誠懇樸實。
“這一片地,主要種西瓜、甜瓜、玉米、蔬菜……”他指著眼前層層疊疊的梯田介紹起來,每到果蔬成熟的季節,附近山里的野豬聞香而來,一個晚上少則破壞幾十斤的農作物,多則上千斤。村里的種植戶們,恨透了野豬,鄧聯豐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轉變,發生在2012年的夏季。那時,鄧聯豐種植的西瓜剛剛成熟,他依照慣例,在一片瓜田間安裝了小型鐵絲網夾。“本來是想預防山上野豬出來搞破壞,沒想到有了意外收獲。”鄧聯豐回憶,安裝網夾后的第二天,他們去地里收西瓜。意外發現有兩只小野豬被網夾困住了,且活生生的。于是,鄧聯豐就將這兩只小野豬帶回家養起來。更讓鄧聯豐意外的是,這些小野豬放在后院里,隨便丟一些剩菜飯、芭蕉葉喂食,它們竟慢慢長大了。
自學生“財”
“野豬肉嫩味美,與平時吃的豬肉很不一樣,吃過之后時常嘴饞。”鄧聯豐想,野豬不常有,如果將野豬和家豬雜交育種,那不是就可以常常吃上鮮美的豬肉?而且他相信,這新品種的豬肉也一定能更好地贏得市場。
說做就做,沒有養豬經驗的鄧聯豐,通過自行向養豬戶親戚請教、向村里獸醫咨詢、收聽收看農技節目,或是上網搜索相關的養豬知識……經過反復實踐嘗試,最終成功將野豬與香豬雜交,培育出了新品種——“野香豬”。
“第一代就生了8只。” 鄧聯豐至今說起這事依然很自豪,“‘野香豬’吃的雜,長得也慢。”鄧聯豐告訴記者,一般家豬養三個月,快的能長到百來斤,而“野香豬”在同樣的時間里,只能長到三四十斤。
由于堅持用天然的飼料和原始的喂養方式,短短幾個月,鄧聯豐養的“野香豬”口碑就在村坊街鄰間慢慢傳開。正月初四,廈門的一行朋友,還特意驅車到他這里,品嘗了碳烤“野香豬”這道農家招牌菜。而這,也讓鄧聯豐發自內心地欣喜,“野香豬”市場好,收入又有了新來源!
“接下來,我還想擴大‘野香豬’的養殖,讓‘野香豬’真正走出大山,讓大家都能品嘗到美味的碳烤‘野香豬’。”鄧聯豐憧憬著。 ☉吳建瓊 文攝
責任編輯:肖舒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南平副市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