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盛開的虎頭村
東南網7月1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陳雅芳 文/圖)
核心提示
作為全國畬族人口最多的縣(市),福安現有畬族人口7.73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48%。全市有少數民族鄉3個、少數民族村105個、少數民族自然村504個。坂中畬族鄉、穆云畬族鄉、康厝畬族鄉3個畬族鄉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全市民族村集體收入均突破10萬元,其中,20萬元以上的村59個,占比56.2%;50萬元以上的村20個,占比19%。在鄉村現代化進程加快的新形勢下,如何發展民族地區經濟?近日,記者走進福安市,探索少數民族村寨的“發展密碼”。
盛夏時節,走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村福安市坂中畬族鄉彭家洋村,村口獨具畬族特色的“雙鳳朝陽”山門石碑一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這些年村莊的變化可大了!”坐在民族團結大樓內,彭家洋村黨支部書記吳云生感慨萬千。在吳云生的回憶里,之前村里污水橫流、雜草叢生、垃圾隨處可見,村民大多進城務工,村中冷冷清清。2012年,彭家洋被定為福安市扶貧試點示范村。
民族團結大樓是一棟由畬漢群眾共建、共居、共融的12層建筑,不時有村民結對從樓中走出,到民族團結文化廣場上話家常。
行走在村子里,村內白墻黛瓦,綠樹成蔭,一幅美麗鄉村圖景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這里的干部群眾告訴記者,從臟亂差的村落到如今的美麗鄉村,在福安,這樣的蝶變不只發生在彭家洋村。
建強基層組織
發展有了主心骨
眼下,坂中畬族鄉廉嶺村迎來八角絲瓜采摘季,村里隨處可見農戶們采摘、裝筐、打包的忙碌身影。
“現在每天能采收上千斤絲瓜,收購價在3元左右,最關鍵的是市場打開了,銷路不愁。”說話的是吳玉松,村里第一批靠種植八角絲瓜富起來的農民。
“早些年,村里一些農戶種植八角絲瓜后獲得不錯的效益,大家就想著能不能一起做,作為村里的特色產業來發展。尤其是這些年國家惠農政策頻出,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公路修到田頭,加之廉嶺村毗鄰福安市區,有這樣的優勢,我們更不能錯過發展機遇。”廉嶺村黨支部書記鐘伏謝說。
鐘伏謝告訴記者,廉嶺村農業基礎好,但長期以來存在產業單一、農戶單打獨斗的情況,發展八角絲瓜必須走組織化、品牌化道路。“個人力量畢竟有限,各家各戶分散種植,一是形不成品牌,容易打價格戰;二是生產量偏小,沒有定價話語權。”
去年2月,廉嶺村以村黨支部牽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將村里種植八角絲瓜的黨員吸納入股,再吸引其他村民以入股分紅和就業方式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已有20多戶村民,村里八角絲瓜種植面積擴大到100多畝,八角絲瓜產業漸漸有了規模。”鐘伏謝很高興,今年1月,村兩委正式明確了將八角絲瓜作為特色產業的思路。為增強八角絲瓜產業發展后勁,合作社還邀請了20多位在外黨員回鄉助力八角絲瓜走產業化發展,并與多家超市洽談,拓寬八角絲瓜銷售渠道。
“由于歷史、地理原因,畬族群眾大都居住在偏遠山區,長期‘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使畬族村落打上了血緣、地緣等傳統社會烙印,村落基層組織力量分散,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接受采訪時,福安市山哈畬族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雷衛平分析了畬鄉發展的短板。
針對這一局限,坂中畬族鄉黨委書記林鴻莊深有體會。坂中畬族鄉是閩東地區畬族聚居最集中、人口比例最高的鄉鎮。改革開放前,該鄉大部分自然村分布在較為偏僻的山區或高丘陵地帶,同時人口外流嚴重,給村莊發展與治理帶來挑戰。
“我們通過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把握村兩委班子中民族結構比例,著力發揮畬族干部‘領頭雁’作用,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挖掘培育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頭人,特別是黨員帶頭人,不斷深化‘群眾跟黨員、黨員跟支部’的引領帶動模式,在全鄉合作社中建立黨支部和黨員代表活動點,找準黨組織與經濟建設的最佳結合點,逐漸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點。”林鴻莊說。
同樣的發展故事也在中岙村展開。中岙村是純畬村,位于穆云畬族鄉東部。過去由于通村道路限制、年輕勞動力外流、產業發展滯后等導致村集體經濟薄弱,2021年被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畬鄉要發展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必須堅持黨建引領,讓村黨支部挑大梁、黨員唱主角。”福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施衛秋說。近年來,福安把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破解人才匱乏的“短平快”手段,建立起“1個處級領導、1個鄉鎮分管領導、1個駐村第一書記、1個市直機關單位、1名組工干部”掛鉤幫扶機制,使黨員干部深入民族村建設,成為中堅力量。
隨著掛鉤聯建工作在福安全面鋪開,中岙村的發展迎來了轉機。“村黨支部以建強基層組織為突破口,引導村里青年入黨,選派黨員參加水蜜桃、茶葉種植等‘田間課堂’培訓活動,將黨員打造為村里最好的人才資源。”中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蘭謝言介紹,建強了基層黨組織,為發展特色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目前,該村已完成30畝低產茶園改造,每畝茶園收入從4000多元提高到近7000元,中岙村也順利甩掉了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帽子。
完善基礎設施
畬鄉生活奔頭足
走進康厝畬族鄉東山村村民鐘奶仁三層半的小洋樓,記者看見這里每一層均按照套房設計,彩電、冰箱、沙發等家具一應俱全。
東山村是畬漢雜居行政村,村內山清水秀、屋舍儼然,畬族歌舞臺、畬家文化長廊等一應俱全。此時眼前這幅美麗鄉村的圖景很難讓人把其與“易地搬遷”掛鉤。
“房子‘掛’在半山腰上,‘住晴不住雨’,一到雨天,到處漏水,家門口沒有像樣的路,出門就是巖壁。”村民鐘奶仁清楚地記得家鄉過去的樣子。東山村曾被列為寧德市市級地質災害隱患村,1989年,東山村整村易地搬遷工程啟動,村民陸續“下山”。
“下山之后,大家的精神面貌都變好了,生活越過越有盼頭。”談及新生活的感受時,東山村村委會副主任鐘新喜的回答言簡意賅。昔日“憂居”到今日“優居”,畬民們的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不久后他們也開始學習種植茶葉、水蜜桃,學會擁抱新事物,生活逐漸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東山村也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實行飲用水改造、修建畬族文化長廊、實施墻體立面改造和亮化工程等,提升村民生活舒適度。
“畬族群眾長期‘以山為基、以農為本’,畬族村落總體上存在農業種植業結構單一,經濟基礎薄弱的情況。對此,政府給予財政支持和民族政策扶持,其中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雷衛平表示。
據了解,福安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福安市民族工作行動計劃綱要(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安排幫扶每個民族鄉配套資金100萬元,給予民族工作行動計劃綱要落實配套資金600萬元,用于發展少數民族村集體經濟,支持基礎設施等建設。2014年至今,累計為少數民族地區道路改造提升289.76公里。
路通了、環境好了,畬鄉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早就聽說溪塔‘中國最美葡萄溝’美譽了,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虛傳。”盛夏時節,位于穆云畬族鄉溪塔村的葡萄溝吸引了不少游客,來自福州的游客陳先生在游完溪塔村后,連連稱贊。
作為福安藍姓畬民發源地之一,溪塔村內畬俗風情濃郁。漫步其中,滿眼皆是畬族元素。“在村莊規劃和建設中,我們特別注重保護畬族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推進傳統村落保護與改造,最大限度保護原有的畬族文化元素,至今已完成房屋外墻畬族特色元素包裝,還建立了畬族文化展示館。”溪塔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蘭錦生介紹。
別具風情的畬族文化是畬鄉發展的一大特色,可以很好地為當地鄉村旅游賦能。在穆云畬族鄉,依托“白云山下、最美畬鄉”生態資源優勢和虎頭水蜜桃、溪塔刺葡萄特色農產品品牌優勢,當地打造了白云山水人家和福穆線兩條特色精品旅游線路,讓游客可以全方位體驗集“吃、住、行、游、娛、購”于一體的鄉村兩日游。
記者了解到,福安還落實配套資金重點用于加快推進畬鄉人居環境整治,讓畬鄉留住有特色的民族風情。據統計,當地累計投入4000多萬元加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開展畬村古建筑和畬族傳統村落修繕和保護工作,重點保護尚存的官道、城墻、古民居等建筑。目前全市共有10個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6個村被列入省民族鄉村振興示范點培育。
激活當地資源
特色產業促發展
入夏以來,穆云畬族鄉虎頭村果農吳成生便開啟了“狂飆模式”。“這個時節的管護關系到水蜜桃上市的品質,要格外花功夫。”吳成生告訴記者,他每天清晨4點多就一頭扎進桃園進行枝條修剪、果蠅防治等工作。
“桃子值錢,每天干活都特別有勁。”吳成生笑著說道,去年光是種植水蜜桃一項,他家就獲得近30萬元的收入。作為虎頭村第一批種桃人,吳成生已有多年的種桃經驗。他告訴記者,過去水蜜桃的管護沒有科學技術,完全憑經驗及農戶間的交流,桃子產量、品質都不高,所以價格上不去。“當時家里種了4畝水蜜桃,每年入不敷出,也有了外出務工的念頭。”吳成生回憶說。
虎頭村位于白云山腳下,以山地為主,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年平均達256天,這種氣候和地質特點,十分適合水蜜桃發展。
“我們‘手握’土質、水源、氣候等種植水蜜桃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家庭化小規模種植,加之缺乏科學引導,村里水蜜桃始終無法形成規模效益。”虎頭村黨支部書記吳樹燦回憶說。
路子明確了,該如何干?“我們找鄉黨委表達訴求,希望市、鄉兩級能給予我們指導。”吳樹燦說,隨后市里下派科技特派員廣泛開展標準化管理技術培訓。鄉里還邀請專家編制《穆陽水蜜桃栽培技術規范》,科學引導農戶剪枝、疏花、疏果,不久后標準化水蜜桃栽培技術示范基地也在村里建了起來,推廣土壤改良、綠色防控等標準化措施。
經過多年發展,水蜜桃已成為穆云畬族鄉的富民產業,去年全鄉水蜜桃種植面積1.2萬多畝,年產值達2.8億元,桃農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穆云畬族鄉是個典型的農業畬鄉。“穆云畬族鄉工業基礎薄弱,企業少,想要拓寬致富路,必須圍繞‘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這條主線,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重點,促進畬鄉經濟發展。”穆云畬族鄉黨委書記倪惠萍說。
當地梳理全鄉產業振興的資源優勢和具體路徑,構建“2+N+旅游”特色產業體系,在持續壯大水蜜桃、刺葡萄等主導產業優勢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紅美人、臍橙等特色農業產業。當前,全鄉水果種植規模超過2萬畝,全產業鏈價值超30億元,形成主導產業做強做精、特色產業多點開花的局面。
在福安市坂中畬族鄉江家渡村畬藥種植基地,記者見到闊葉林下種著的數千袋三葉青,郁郁蔥蔥,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畬藥三葉青,果實、莖、葉全是寶,具有活血祛風、抗炎、鎮痛、抗病毒、抗腫瘤等功效,市場供不應求。”村民雷清深迎上前來,熱情地介紹道。他告訴記者,近年來,由于畬藥受到市場熱捧,在村里的老畬醫指導下,江家渡村的村民們對傳統珍稀畬藥進行了育苗、研究、開發,畬藥種植逐漸成規模化、產業化,成為民族鄉村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2008年,福安市成立了全省首個畬醫藥研究發展中心。2015年4月,福安市頒布了《關于扶持和促進畬族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畬藥產業加大扶持力度。
“當前,福安大多數畬藥生態園和種植基地都以‘農戶+公司+合作社’的方式運營,合作社負責畬藥種植和收購,公司深耕運營和銷售,農戶通過土地流轉,不但可以獲得租金,還能在園內務工得到收入。”福安市畬醫藥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鐘隱芳說,目前,福安市畬藥種植面積近4000畝,并先后建立8個畬藥生態園基地,共有5500多戶農民在林下套種畬藥材,年創產值超4億元。
康厝畬族鄉擴大杜家洋村壽桃與竹沃村黑木耳種植規模,推進鳳洋村畬藥園建設,坂中畬族鄉做強八角絲瓜種植、白鵝養殖等產業,彭家洋村著力發展新型水蜜桃、畬藥等種植項目,坑下村擴大特色優質蔬菜種植規模……
“產業是民族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治本之策和源頭活水。民族村的振興要堅持產業振興為要,致力產業造血富民強村。”福安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局長蘭發清表示。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福安在為民族鄉持續“輸血”的同時,還注重激發民族鄉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實施民族鄉特色經濟發展扶持增收工程,建立以茶葉、水蜜桃、畬藥等優勢特色產業為基礎的17個產業示范基地和8個畬藥生態園。此外,引導大中型企業與23個民族村結對幫扶,延長共建村“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鏈條;將25個民族村列入《福安市促進產業薄弱村加快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福安市領導、市直單位直接掛鉤幫扶產業薄弱村發展,大力培育民族村村集體經濟收入新增收點,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記者手記
補短板強長項 畬鄉畬寨煥新顏
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長期以來,鄉村存在著人才回流比重低、外部人才引進難的雙重矛盾。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偏低,人均增收困難,導致許多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及一些勞動能力偏低的勞動力,甚至部分村落已出現空心村現象,人才匱乏是制約發展的因素之一。
大量實踐證明,農村黨員是帶動經濟發展最高效人才,是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骨干力量。福安市充分發揮農村黨員作用,積極打造出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黨員人才隊伍,讓農村黨員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領著群眾富,把廣大畬族群眾建設畬鄉畬寨昂揚斗志持續激發出來,從而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引導更多小農戶發展農業新型業態,以此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實現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要立足實際,根據自身經濟條件,把當地能做好的產業做大做強,將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才能推動經濟長期穩定快速發展。
論起特色資源,福安俯拾皆是,有傳承千年的畬醫藥,有飄香萬里的坦洋工夫茶,有名揚海內外的穆陽水蜜桃,有被國務院譽為“綠色油庫”的油茶,凡此種種,都是做大做強特色經濟的底蘊。為此,福安市政府在積極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補短板強長項,引導畬鄉群眾發展自己的特色經濟,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大力培育畬鄉農產品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影響力、競爭力及品牌價值,讓其成為拉動鄉村振興的引擎,為畬鄉畬寨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趙睿
- 我國最大的深遠海半潛式養殖平臺在福安出廠2023-06-29
- 深遠海養殖平臺“寧德1號”拖航出海2023-06-28
- 《畬族雷氏志》新書發布 記錄19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23-06-21
- 賞非遺技藝、品特色美食 閩東非遺文化周在福安舉行2023-06-16
- 福安按摩器:裝上“科技芯”,健康產業“上新”2023-06-12
- 福安:駐外平臺用好 資源回引快跑2023-06-05
- 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走進下岐村2023-05-31
- 福安:為殘疾人家庭量身定制無障礙改造2023-05-04
- 全國農墾產業(茶業)發展示范交流活動舉行2023-05-04
- 景臺共慶“三月三” 兩岸融合心連心2023-04-23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周寧縣:破解農村公路改造瓶頸 “四好公路”2023-07-11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