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原標題:最美扶貧人蘇文達:他讓山村變景區 村民鼓腰包

    最美扶貧人蘇文達:他讓山村變景區 村民鼓腰包

    蘇文達正帶著游客參觀公司

    蘇家山村地處偏僻,是周寧縣革命老區基點村。受限于自然條件,該村的生產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別提無人來玩,就連村民出村進城都得花幾小時。讓蘇家山村破繭成蝶,游客紛至沓來的原因,離不開村支書蘇文達。

    那些年,在外做生意的蘇文達經常往返于上海和周寧之間,每次回村,看著鄉親們期盼的眼神,他坦言:“心里真不是滋味。在外打拼掙了點錢,還是想回家鄉做點事兒。”2007年,35歲的他帶著多年積累的資金,毅然返鄉創業。2009年,他競選村委會主任,后又兼任村黨支部書記。從此,蘇家山村在蘇文達的帶領下慢慢發生改變。

    改善環境 發展農旅

    冬日的薄霧隨風散去,蘇家山村緩緩揭開面紗,通村道路寬闊平坦,村道干凈整潔,小樓林立,游人三三兩兩,或滑索,或在高空玻璃棧道上觀景拍攝,好不熱鬧。

    “我們村現在可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村民蘇宗貴說,“這幾年,村里變化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多虧了蘇文達。”

    2011年以前,蘇家山村飲用水引自山泉水,不僅水壓低,且因許多水管爛了,流出的水渾濁,帶著鐵銹,飲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村民家的電線和附近一個工廠的是同一條線,每次工廠一開閘,全村都停電。用水用電問題成了村民的難題,于是蘇文達出資30多萬元,從鄰村引來自來水,默默地墊付了立桿征地補償款,為村民另牽了電線。

    水電有了保障,通村道路改造提升也是勢在必行。村民回憶,原來省道通往村里的道路只有3.5米寬,又彎又多坑,大伙進城得花好幾個小時。按照三級公路標準升級改造后,這條長4.77公里、寬8米多的“四好公路”已全面貫通,總投資1200多萬元,除了政府補貼、獎勵的920多萬元,其余由蘇文達多方籌資,他甚至將自己在寧德的房子抵押貸款墊資。如今,村民坐車到縣城只要20多分鐘。

    除此之外,蘇文達還出資建立3口共800立方米的沼氣池,鋪設沼氣管道,免費供村民使用,每年可以為村民節約燃氣成本戶均600元以上。

    與此同時,蘇文達牽頭注冊了福建蘇氏立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村合作社,開辟了村荒廢的茶園,發展有機茶500畝,并建成2000平方米的無塵化、清潔化、標準化廠房。他還組織村黨支部8名黨員、17名群眾,包括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了“黨群聯動致富組”,為他們向農村信用社提供貸款擔保,吸納他們入股合作社,年底享受分紅,并給他們提供公司就業崗位,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另外,有20戶村民以土地流轉、包括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40戶村民以資金方式入股公司和村合作社,成功變身股東、上班族,享受分紅。

    為改善村中殘疾人的就業狀況,蘇文達還與合作社股東議定,合作社的17名殘疾人與普通社員同工同酬,舉辦殘疾人種植、加工、安全生產培訓班。

    2016年,蘇文達帶頭籌劃,在茶基地上建起了一條玻璃棧道,原意用于茶商考察觀光,未曾想竟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這一“無心插柳”之舉讓蘇家山徹底火了。于是,蘇文達順勢而為,整合各方力量,打造了“農旅結合”基地——蘇家山休閑農業基地。

    隨著滑索、叢林穿越、自駕游區等項目的新增,游客絡繹不絕。據悉,2016年以來游客數已達40多萬人次,高峰期日均接待5000多名自駕游游客,其中僅玻璃棧道一項的服務收入一天最多可達6萬元。

    搭建平臺 共享紅利

    看到村旅游產業越做越大,游客量的不斷增多,在外青年也紛紛返鄉投資高空滑索、山地越野等項目,在家村民通過設立攤點賣小吃、銷售土特產等最多的一天營業額達2000元。貧困戶也發現了商機,鼓足干勁加入脫貧致富隊伍中,貧困戶蘇石發就是其中之一。43歲的蘇石發,在23年前因車禍失去了一條腿,現育有4個年幼的小孩,妻子是全職母親,全家的經濟來源只依靠于他一人。眼看著游客來來往往,蘇石發便琢磨著不能浪費了這么好的資源,于是他和貧困戶蘇運洪以及另一個村民商量著做一個基地上沒有的游玩項目。說干就干,他們每戶各籌集2萬元,做起了碰碰車項目。“像國慶、春節這種節假日,每天的凈收入可達300多元。”蘇石發笑談,接下來還想新增一些項目,拓寬增收渠道。

    除此之外,蘇石發還在蘇家山休閑農業基地幫忙看車,月收入2600元,并加入“黨群致富聯合體”享受年底分紅。蘇實發感慨:“黨組織給力,村支書能干,村的發展變化才這么大,而我們只要緊緊跟著,準不會錯。”

    在蘇文達帶領、政企搭臺及村民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全村貧困人口13戶51人全部脫貧,蘇家山村的村民人均純收入也由2016年的1.2萬元提高到2018年的1.7萬元。

    貧困戶雖然全都脫了貧,如何讓他們不返貧,生活得更加舒心呢?蘇文達又開始謀劃著,在高空玻璃棧道旁的美食廣場上,免租金、免電費提供10個門面給有意創業擺攤的貧困戶、殘疾戶、困難群眾。且公司新建設蹦極和玻璃橋項目,蘇文達則作為每個貧困戶的貸款擔保人,先墊付每戶入股的3萬元,未來紅利由貧困戶享受。

    “目前,蹦極項目試跳培訓已經結束,馬上要迎來北京特檢專家來驗收,順利的話,春節期間將開始營業,想必到時會有更多的游客來蘇家山,村民們會變得更加忙碌的。”蘇文達信心滿滿地說道。

    □ 黃起青/文 林志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130名兩岸師生探索閩南文化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宣威市| 惠水县| 剑川县| 牟定县| 辰溪县| 志丹县| 龙胜| 镇沅| 邛崃市| 安康市| 白朗县| 汽车| 观塘区| 苗栗市| 永春县| 阳曲县| 湛江市| 霍州市| 彭州市| 德保县| 屯昌县| 张家川| 奉节县| 富锦市| 萨迦县| 元江| 合肥市| 土默特左旗| 长沙县| 威海市| 辽源市| 玛曲县| 济南市| 虹口区| 神农架林区| 德庆县| 灵台县| 合阳县| 大宁县|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