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原標題: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溪池村:沙里掘“金”

    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溪池村嚴守生態紅線,通過發展鄉村游,實現生態資源變現,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

    海峽網7月6日訊(福建日報 通訊員 鄭雨桐 顏湊 記者 朱海華)6月30日,周六,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溪池村迎來一批批游客。村支書吳元邦忙著招呼客人,黝黑的臉上難掩喜悅之情。

    忙后得閑,漫步溪邊步棧道,他從未感覺,自己的腳步踩得如此踏實。如果當初沒有自己的執著,這一腳,或許就踩空了。

    2000年,吳元邦剛接任村支書,擺在面前的,是一個空有好皮囊的村子——溪池村靠山面溪,山山水水,風光宜人,然而,由于缺乏主導產業,村民僅依靠零售茶葉、蔬菜等維持生計,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其實,村兩委并非沒有謀求發展的愿望,也曾想過靠山水吃飯,打造鄉村游。然而,環境整治、設施完善、產業投資等,每邁出一步都需要資金,談何容易?

    說不容易,看來也容易。捷徑是——賣沙。

    村里有片沙灘,價值不菲。受困窘境,部分村民曾動過賣沙的念頭,畢竟,一鏟上來,就是一份收入,不正好解發展的無米之炊?

    村外人也盯上了這片沙灘。2010年,一些外地人來到溪池村,與幾個村民勾結,打算以一年6萬元的價格承包開采這片沙灘,甚至將設備運進了村。

    “一旦沙灘被破壞,溪池村生態環境也就被破壞。我祖祖輩輩都是溪池人,糟蹋了這山水,會被村民子孫唾罵的。”吳元邦說,賣沙只是短期效益,好的生態環境才是持續發展的資本。

    于是,他和部分村兩委成員、村民站了出來,任憑對方如何威逼利誘,堅決不同意。最終,外地人無可奈何,悻悻而去。

    從此,村民們達成共識——堅決守住祖輩留下的山水林沙!

    風波停息,可是,困境依舊,大家面面相覷:空守“金土”,卻沒資金開發,發展也無從談起。

    “金土”掘不出“金”——這似乎成了死循環,生態資源究竟如何變現?

    轉機,終于來臨。

    2013年,中央提出建設“美麗鄉村”。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也為鄉村配套相應的項目和資金。溪池村以良好的生態資源,獲批寧德市“美麗鄉村”試點村。

    一灣活水,流進了村!

    通過上級資金支持,加上社會贊助、群眾自籌等方式,溪池村先后籌資1000多萬元,

    開展沙灘平整、環境整治,實施下水道管網改造、立面改造,建起農民文化公園、福利院、溪邊步棧道、林下步道、太極廣場……

    不知不覺間,村莊愈發迷人眼,游客也越來越多。這片沙灘,也成了游客們的樂土——游客踩著沙子沿霍童溪畔漫步,領略山水風情。

    樂土,自然也成了村民創業的“金土”。2016年,村民林明華返鄉創建寧德市溪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沙灘及周邊打造自助燒烤、真人CS、高空素質拓展等項目,年營業額近百萬元。

    繼續掘,把“金山銀山”全挖掘出來!

    霍童溪傍村流過,形成天然的“S”形太極地理。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于是,村里聘請專業團隊編制了《2012—2030年溪池村村莊規劃》,立足生態資源,定位以“鄉村游、生態游、休閑游”為主導的“太極農莊”慢客村,將溪池本土文化與太極文化相結合,將建設農耕文化展陳館及傳統文化園,引進太極拳比賽、太極拳培訓基地、寫生基地等。

    要留住游客,自然要有配套服務。村集體牽頭成立“太極農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經營觀光自行車、竹林木屋、民宿等休閑旅游配套項目。吳元邦說,下一步,將規劃建設泳池、花海、家庭農場等旅游項目,提升木屋、觀光采摘園等體驗項目,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

    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溪池村旅游產業逐步成型,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村民們的桂花雞、番鴨、紅肉蜜柚、夏橙等農產品,擺在家門口便不愁銷路。2016年開始,溪池村每年還舉辦香魚文化節,一天就吸引上萬人次游客,參與展銷的村民日均收益3000多元。

    久藏深閨,終為人識,溪池村捧得了省級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示范村、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等榮譽稱號。去年,村集體收入近30萬元,人均純收入約1.5萬元。吳元邦激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掘金!”

    如果當時破壞了沙灘,還能有這幅盛景嗎?村民們不敢想,紛紛慶幸當時的選擇,也對守護生態這條路充滿了堅定,自覺不亂扔垃圾、不私自養豬,主動圈養雞鴨,打掃家門口衛生……

    采訪手記>>>

    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

    鄭雨桐 顏湊 朱海華

    溪池村的發展,不僅得益于其生態稟賦,還得益于蕉城區八都鎮對鄉村振興的規劃布局。

    八都是山區、平原、海島兼備的濱海鄉鎮,倚靠霍童溪,發展鄉村游得天獨厚。立足這一優勢,當地通過優化布局、完善路網等舉措,將美麗鄉村串點成線,實現沿線鄉村旅游同頻共振。

    如何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八都鎮黨委書記崔向新的理解是,既不盲目模仿,也不盲目探索,因地制宜,才能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其實,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蕉城形成了多種多樣模式,把握了因地制宜的精髓。

    “鄉村+生態環境”,如石后鄉小嶺村“養三花,種三桃,修三道,建三園一中心”,借力生態環境打造鄉村游;“鄉村+優勢產業”,如城南鎮岐頭村發展大黃魚配套產業,帶動100多戶村民就業;“鄉村+民族特色”,如金涵畬族鄉上金貝村立足畬族特色,打造3A級景區;“鄉村+歷史文化”,許多村深度包裝黃鞠水利文化、黃家蒸籠文化、陳普文化等當地特色文化;“鄉村+紅色資源”,蕉城打造九貝紅色旅游公路,串聯沿線鄉村紅色旅游景點……

    據悉,黨的十八大以來,蕉城新增美麗鄉村100個、國家級傳統村落19個,省級傳統村落26個(含國家級傳統村落14個),建成一批特色鄉村休閑旅游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榮耀一鏡雙焦段方案首曝 對標華為Pura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城县| 肥乡县| 新田县| 阳泉市| 株洲县| 三台县| 灵石县| 永康市| 太湖县| 囊谦县| 揭东县| 鹿邑县| 固镇县| 巴楚县| 来凤县| 阿合奇县| 育儿| 宁波市| 麦盖提县| 威宁| 蕲春县| 哈密市| 万山特区| 新沂市| 昭苏县| 谷城县| 拉萨市| 定州市| 黄山市| 宁南县| 海淀区| 林州市| 碌曲县| 安仁县| 嘉鱼县| 阆中市| 安陆市| 高安市| 洛阳市| 乳源|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