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寧德網消息(記者 鄭凱 楊菲菲 通訊員 陳孝眷) 11月14日,在屏南縣熙嶺鄉塘后村一食用菌種植基地內,村民李志營正在察看即將采收的大球蓋菇。“我的大球蓋菇是用接菌失敗后的廢菇筒作為栽培基質,可以說是‘變廢為寶’。”李志營介紹,村里引進大球蓋菇利用廢菇筒種植成功,不僅減少了菇農們的經濟損失,還能清潔環境,可謂一舉兩得。

    塘后村是屏南縣主要的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之一。近年來,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如何處理接菌失敗的廢棄菌筒成了當地菇農的難題。記者了解到,在食用菌接菌過程中,每一萬筒會出現一千筒左右的壞筒,失敗率達5%-10%。若不能科學處理,隨意堆放或丟棄廢棄菌筒,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易產生霉變、滋生蟲害污染環境。

    “2014年村里的合作社組織菇農到外地學習,見別人通過‘廢物利用’將稻草秸稈作為培養基質種植大球蓋菇取得成效,我們就想能否用廢菇筒種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引進了該菌種。沒想到經過兩年的摸索,發現很適合大球蓋菇的生長。”李志營介紹,種植大球蓋菌需消耗大量的廢菇筒,直接解決了廢菇筒難處理的問題。利用收割后閑置的稻田種植,不必再額外搭建大棚,減少前期投資。培育過后的菌筒還可以作為天然有機肥直接還田,實現“廢菇筒-大球蓋菇-水稻田”的循環生產模式,增加了菇農的經濟效益。

    李志營算了一筆賬:種植大球蓋菇每畝的成本只需500多元,畝產量可達8000斤,新菇每斤出售價格2.5元左右,一畝收益能達2萬余元。此外,與其它菇類相比,大球蓋菇適應性、抗逆性和抗雜菌能力強,市場十分緊俏,一般在當地及臨近市場就能銷售一空。即使未及時出售,也可以做成干貨或者鹽水菇銷往外地市場,提高附加值。李志營告訴記者,現在他家的廢菇筒已經不能滿足大球蓋菇的生產需求了,有時還需要向其他菇農收購廢菇筒。

    塘后村書記吳瑞昂高興地說,過去被四處丟棄或焚燒的菇筒,如今卻成為能“生金長銀”的寶貝,目前已有周邊縣市的菇農前來取經。接下來,村委計劃和種菇大戶們一起探討菌菇深加工、干菇禮品生產等,帶動更多群眾利用“變廢為寶”的模式實現雙贏,讓村里的居住環境美起來,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

    責任編輯:肖舒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丨多維賦能,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资兴市| 宁南县| 固安县| 丹东市| 溆浦县| 都昌县| 高碑店市| 商丘市| 云霄县| 清流县| 白水县| 保定市| 务川| 英吉沙县| 武鸣县| 太湖县| 望城县| 大厂| 静乐县| 平泉县| 崇明县| 翼城县| 思茅市| 禹城市| 洮南市| 襄垣县| 苍南县| 丽江市| 普陀区| 濉溪县| 沙坪坝区| 高台县| 方城县| 印江| 疏附县| 依兰县| 汝州市| 通化县| 金平|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