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和你我一樣,這是個普通人。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算富裕,要努力賺錢養家。

    他愛笑。當了7年村支書,沒跟誰紅過臉,凡事走在前頭,想方設法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他做了很多好事。聽起來都很小,卻著實幫助了很多人。以至于很久以后,人們還在念叨他的好。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炳耀

    他叫周炳耀,平時大家都叫他耀仔,來自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

    今年中秋節,莊里村遭遇臺風天。為了保護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在疏通橋洞時被洪水沖走,年僅45歲。耀仔家在萬家團圓的日子永遠失去了耀仔。

    他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英雄。緊要關頭,他只是耀仔,一個像以往一樣認真負責、踏實做事的普通人。

    洪水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事發半個多月,周炳耀的妻子仍然無法接受突如而來的打擊,沉浸在悲痛之中。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劉冬菊已經在床上躺了一個月。如果不是之前發生的意外,此刻她應該和丈夫耀仔忙著準備兒子的婚禮?;槎Y這個月24號舉行,可是丈夫已經看不到這一天了。

    9月15日凌晨,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登陸廈門翔安沿海。300多公里外的莊里村,也下起瓢潑大雨。村里的老人說,活了大半輩子,從沒見過那么大的雨,躺在屋里能聽到溪里的石頭“咣當咣當”亂響。

    那天晚上,劉冬菊也沒睡好。丈夫是村支書,前一天上午,他還去鄉里參加全縣防汛抗臺工作視頻會議,回來就緊急開會布置工作,忙到夜里10點多才躺下。

    凌晨3點多,劉冬菊隱約感到,耀仔下了樓。當時全村已經停電,外面一片漆黑。他拿了手電,換上雨披,出了門。

    張華忠睡得也不踏實。他是村支委,根據前一天的“抗臺”安排,要和耀仔一起在村里巡邏。

    凌晨4點,張華忠看到自家窗戶被手電筒晃了幾下,穿上衣服趕緊下樓。

    樓下正站著耀仔。他已經在村里走了一小圈。兩人結著伴,前前后后在村里又查看一遍,覺得暫時沒有險情便各自回家。

    回家后,張華忠迷迷糊糊睡著了。再醒來時,天色微亮,他給耀仔打了個電話,“你在哪兒?”

    “我已經出來了。”耀仔回答。對話時間定格在5點50分。

    張華忠急忙換好衣服,打著傘再次出門。雨還是很大,他看到耀仔穿著一件藍色雨披,正在清理堵在橋洞下的雜物。

    “主要是菇筒、竹竿和太陽布。”張華忠說,他們這一帶,很多人家靠種香菇謀生。雨水沖垮了香菇棚,菇棚里面的各種雜物沿溪而下,一股腦兒堵在橋洞下。

    兩人開始一起清理。耀仔在前面拔竹竿,張華忠跟在后面撿菇筒,期間耀仔還讓他幫忙用手機拍個照。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9月15日清晨,莊里村的小溪邊,村支委張華忠用手機為村支書周炳耀拍下其生前最后一張照片。 張華忠 圖

    正在這時,十多米之外,村民周麗翠家的老房子撐不住了。那是幾間土坯房,臨溪、處于低處,水已經漫過大門,里面還住了四五戶人家。

    耀仔很著急。他沖過去查看了一下水情,意識到是因為下游另一個橋洞被堵,周麗翠家門口的水才漲到這么高。

    準確地說,那天清晨,村民口中的那條“小溪”已不能再稱為“溪”,而是“洪水猛獸”。因為下游橋洞堵塞、水流不暢,大水漫過橋面約80公分,淹沒了人的小腿。

    要減緩水情,必須先疏通橋洞。耀仔跑到橋上,用力拔出塞在橋洞下的竹竿,一根、兩根、三根……

    拔出第四根,橋洞終于疏通。此前積壓過多的水狠狠沖下來,還沒來得及松手的耀仔被竹竿強大的慣性頂了一下身體,瞬間掉落水中。

    訣別

    “救命啊,耀仔被水沖走了。”看到這一幕,張華忠急忙呼喊。

    那是9月15日早上6點出頭,張華忠站在距離出事地點不到5米的地方,一時手足無措。

    另一個大聲呼救的是劉冬菊。

    丈夫第二次出門后,她不太放心,就跟了出來??吹接昴敲创?,她勸耀仔先回家,可丈夫說,“這是我的責任。”

    劉冬菊只好站在橋的另一側。她憂心忡忡地環顧四周,再回過頭,發現人不見了,馬上意識到是掉下去了。

    后來有村民說,那天劉冬菊跟發瘋一樣,哭喊著,要隨丈夫而去。她追著水流奔跑,可是水流得比汽車還快,耀仔掉下去,兩三秒就找不到了。

    但奔跑中的劉冬菊還是見到了丈夫。他大半個身子淹在水中,露出胸口以上部分,似乎朝妻子方向看了一眼,一個浪打來,又迅速消失。

    9月15日清晨,整個莊里村是被呼救聲喚醒的。當人們拿著工具,匆匆忙忙趕到溪邊時,只看到翻滾奔騰的水流。

    幾乎整個村里的人們都在搜尋,終于在距離莊里村5公里外的樹兜村找到耀仔。

    那已經是早上7點多,他掛在半倒塌的菇棚上,衣服和鞋都被沖走,全身傷痕累累,完全沒有了呼吸。

    看到耀仔的樣子,張華忠一下子就哭了。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因為水勢太大,車輛開不進來,耀仔只能放在樹兜村路邊。他給好友蓋了一層廣告布,還找來竹竿、太陽布想搭個雨棚,無奈風太大,怎么搭都支不起來。

    當耀仔被送到殯儀館時,他的兩個孩子還在趕回家的路上。

    此前,他的兒子周銘燦在遼寧打工,女兒周巧爛跟著未婚夫去了海南。接到父親出事的消息,兄妹倆的第一反應都是難以相信。

    “早上6點多,我哥給我打電話,說爸被水沖走了,我還覺得很奇怪,怎么會被水沖走……”周巧爛說,她記憶里,村里就一條小溪,水很淺,沖走人幾乎不可能。

    十幾個小時前,周巧爛還跟父親通過電話。

    那是9月14日傍晚,她想到第二天是中秋節,打算給父母寄點錢。當時耀仔說,寄什么錢,你在外面過好一點就可以了。但女兒很堅持,他拗不過,只好把銀行卡號發去。

    周巧爛說,那次通話沒跟父親講太多。只記得母親提了一句,臺風要來了,你爸正在忙,想不到竟是父女最后一次對話。

    受臺風天影響,9月15日,周銘燦和周巧爛回家的路都異常艱難。

    當他們輾轉奔波趕回古田,已是當天晚上8點多??吹奖涞倪z體,周銘燦當場暈了過去,周巧爛還是無法接受現實。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巧爛拿著父親生前的留影照,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之中。村里人都說,他們父女倆長得非常像。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水泡過,臉上又都是傷,殯儀館的人給他化了妝……”周巧爛說,她還在想,是不是弄錯了,這和記憶中的爸爸完全不一樣。

    可是哥哥昏倒了,所有人都在巨大的悲痛中,周巧爛不得不強迫自己接受現實——最親愛的人已不告而別。

    頂梁柱

    對周炳耀一家而言,今后的每個中秋節都不會好過。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兒子周銘燦在一旁陪伴看護著母親。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劉冬菊整夜整夜睡不好覺。她跟旁人念叨丈夫的好,從夜里給她蓋被子,到生病幫她刮痧,再到洗碗、擦地、賺錢,家里沒有哪件事可以離開耀仔。

    她又心疼丈夫過得很節儉,青菜拌一拌就能下飯,過中秋也不過是吃碗面。眼下耀仔還沒享福就突然離去,一句話都沒給她留下。

    全村人都知道,耀仔和老婆感情好。

    劉冬菊娘家是附近鄉鎮的,兩人同歲,結婚20多年從沒吵過架。劉冬菊說,當初嫁給這個男人,就是看中對方老實、勤快、脾氣好,實際生活中,他也確實是這樣。

    最近幾年,劉冬菊身體不好,家里更要靠丈夫。村里人偶爾調侃,“耀仔怕老婆”。他不但不生氣,還理直氣壯回應,“就是怕嘍,不然也不做這么多事。”

    好脾氣也決定了耀仔的慈父角色。

    他寵愛女兒,幾乎有求必應,對兒子稍微嚴厲,但很少打罵。和許多“過分望子成龍”的父母不同,耀仔不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更不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做對比。

    “爸常說,做人要老實、肯做事、多幫助別人,還有就是不要亂花錢。”周銘燦告訴澎湃新聞,他和妹妹都不是讀書的料,初中沒畢業不想念了,這讓父親有些遺憾。

    有一次,只有十五、六歲的周巧爛想出去打工,氣得耀仔把她收拾好的行李箱直接從二樓扔了下來。

    那也是周巧爛記憶中父親最生氣的一次。他一直認為,女兒就算不想讀書,陪在父母身邊也好,不需要那么辛苦地去賺錢。

    可做父親的又總拿心愛的女兒沒辦法。看到周巧爛一直想出去,他只好答應,同時又叮囑女兒,“你就當旅游,開開眼界,賺不到錢沒關系。”

    于是這些年,耀仔的兩個孩子大多在外地。

    兒子周銘燦頭兩年還在附近的福州、廈門等地,沒多久又跑到北方去采礦。采礦是非常辛苦的工作,甚至有生命危險,為了多賺錢,他輾轉在山東、內蒙古、遼寧一帶。

    女兒周巧爛本來也在福建省內打工,后因未婚夫一家在海南,也就跟著過去。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巧爛記得,有一次打工回來,父親阻攔她不讓她去洗碗,望著父親在廚房間忙碌的背影,忽然心里一陣感動。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周巧爛說,因為母親身體不好,今年夏天,她還回家小住一個月。那段時間,爸爸什么家務活都不舍得讓她做,只覺得女兒在外很辛苦,在家就要好好休息。

    村里人說,耀仔其實不放心兩個孩子。他們一個1991年出生,一個1994年出生,年紀很小,當大人的總要操心。

    但孩子們對這份良苦用心缺乏太深體會。

    周巧爛特別后悔,這幾年跟父親交流不夠多。父親一貫有的親昵,讓成年后的她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有心事也跟母親說得多一些。

    “每次給家里打電話,我都是先問,媽呢?”想到這里,周巧爛覺得很對不起父親。

    主心骨

    周炳耀的離去,也讓莊里村失去主心骨。

    張華忠說,耀仔這個人很聰明,又肯干。同樣是種香菇,別人家賠錢,他反而賺錢。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炳耀家里用于栽培菌菇的菇桶。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早幾年,耀仔發現香菇風干后易保存、價格也賣得更高,便建議大家購買烘干機。此后,他又嘗試聯系到更大的經銷商,通過縮短中間環節,增加村民收入。村里種香蘑的人多了,香蘑的價格自然就落了,但耀仔不在乎。

    “他擔任村支書的7年里,我們村的人均年收入從3480元增加到12860元。”莊里村委會主任劉長務透露了這樣一組數字。

    據他介紹,周炳耀從2009年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連續三屆,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完成了6條水泥路面硬化、3條機耕路建設、設立村老人活動中心、村委會大樓整修等重要工作。

    在位置偏遠的小山村做到這些并不容易。

    澎湃新聞了解到,莊里村位于古田縣東部,從縣城到村莊車程1小時多,中間途徑山路。受臺風“莫蘭蒂”影響,該路段出現塌方,進入村莊不得不繞遠走舊路。

    作為一個行政村,莊里轄莊里、石馬兩個自然村。全村面積2平方公里,共124戶414人。由于不臨近主干道,村莊沒有通公交車,大多村民外出發展,留下的100多人主要靠種植食用菌謀生。

    “種菇跟技術有關,但也受天氣、自然條件影響比較大。”劉長務坦言,受條件限制,莊里村發展空間很小,到村“兩委”層面,更是苦于想做事卻沒有錢。

    但周炳耀還是把難題一個一個克服了。

    2011年,村里要修機耕路,他墊了2萬元當啟動資金??h里將修路經費劃撥下來,錢還沒還來得及還到耀仔手上,村里要換自來水管,他又添了1萬元繼續當啟動資金。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2016年10月5日,村民在村老人活動中心活動。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也是靠著這3萬塊錢,2015年,村“兩委”墊資買下一幢村民的房子,打算用作老人活動中心。

    劉長務透露,老人活動中心連買帶裝修一共花了17萬元,耀仔的那3萬塊錢,村里到現在還欠著沒還。

    別看耀仔對村里大方,自己并不富裕。

    他出事后,信用社的信貸員來村里,大家才知道,耀仔還有6萬塊錢貸款沒還。

    周銘燦去年領了結婚證,又有了小孩,但因為經濟緊張,婚禮拖到今年才辦。劉冬菊說,按照當地風俗,彩禮至少要10萬元,他們只給了女方家3萬元。

    耀仔一家住的房子,是大哥周炳銓2007年前后“半賣半送”轉讓的,只收了五六萬元。

    “他們本來住在木頭做的老房子里,我去了南平打工,在村里時間少。”周炳銓說,房子是他和妻子上世紀90年代中期蓋的,4層高,除了一層是水泥地面,上面幾層都是木板。

    這幢房子也成為周家人小聚的地方。每到春節,大哥周炳銓和小妹周麗香就帶著家人回到莊里村。一大家人住在耀仔家,門廳擺兩桌好菜,歡聲笑語不斷。

    貼心人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銘燦在整理父親生前的工具間。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昔日其樂融融的場景如今變得很遙遠。

    2016年10月,走進周炳耀的家,門廳空空蕩蕩,墻上掛著劉冬菊和周巧爛制作的十字繡“家和萬事興”。每個熟悉耀仔的人經過,都會鼻子一酸,紅了眼眶。

    “太陽照得到的地方,再找不到第二個這么好的人了。”75歲的周傳倉扯著嗓門用本地方言說。

    很多年前,周傳倉和耀仔的父親周新柜因為一棵樹的歸屬問題鬧過矛盾。耀仔沒有單純站在父親一邊,而是心平氣和地兩頭勸說、化解矛盾。

    再后來,耀仔搬進了大哥的房子,和周傳倉成為鄰居。老人的孩子在外地,老伴前幾年過世,日?,嵤露家乙袔兔?。

    “從不推辭,就算他手頭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也先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說起這點,周傳倉豎起大拇指。

    耀仔的離去,也讓村里另一位老人周傳義十分難過。

    他告訴澎湃新聞,論輩分,自己還算是耀仔的叔公。這個孩子從小就懂事、孝順,是大家的貼心人。出事那天,全村人都吃不下飯。

    另據周傳義回憶,9月14日晚上,耀仔還拎著一盒月餅前來。他當時說,“叔公啊,今年中秋剛好碰上臺風,明天我就不陪你們幾個長輩過節啦。”

    周傳義樂呵呵讓他去忙,誰知此后竟是永別。

    事實上,耀仔第二天要保護的,也是周傳義的老房子,住在里面的周麗翠是周傳義的親侄女。

    那天早上,周傳義被大雨吵醒。他發現自家院子進水了,就穿著睡衣、帶著頭燈四處查看,發現門前一片汪洋,隔壁幾間房子也不斷有水漫進。

    周傳義趕緊找了幾個沙袋,但根本堵不住快速上漲的洪水。隱約中,他看到有個人站在橋上。雨很大,老人沒想太多,剛轉身就聽到有人喊,“耀仔掉下去了”。

    “那個時候就兩只手,什么工具都沒有。”對于沒能及時救人,周傳義長長嘆了口氣。

    比周傳義更傷心的,是和當天周炳耀一起巡邏的張華忠。

    一個月來,他沉浸在自責中,認為是自己沒看好耀仔。“看到他掉下去,我腦子一片空白。”這個不善言辭的中年男人小聲說,耀仔的兒子周銘燦回來后,他特意跟孩子說了“對不起”,但心里還是不好受。

    要知道,耀仔出事前,跟張華忠關系最好。

    張華忠比耀仔大11歲,很多事卻要靠這位小兄弟幫襯。兩人一起種香菇、一起外出做水電工、還曾一起去武夷山旅游。

    張華忠說,自己能學會開車,也有耀仔的功勞。

    那是很多年前,耀仔想學車,拉張華忠一起報名。無奈張華忠只有小學文化,考駕照連筆試都應付不了,好幾次都想放棄。

    “是耀仔讓我買臺電腦,先在網上學習,后來還陪我練車,去駕校接我。”張華忠告訴澎湃新聞,耀仔先拿到了駕照,花兩萬多買了輛二手比亞迪,也成為莊里村未外出務工人員中最先買車的一位。

    不計較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炳耀的二手車車尾號是008。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在莊里村,耀仔的二手車,也被村民稱為“公交車”、“救護車”。

    澎湃新聞了解到,因為不通公交,村民們外出很不方便,僅步行到鄉里就要將近半小時。

    十多年前,耀仔有輛柴油三輪車,專跑卓洋鄉到臨近鄉鎮的短途客運。從那時起,他養成一個習慣,從村里到鄉里這段路程不收費。

    有時候,村民不好意思,想表示一下心意。耀仔就推辭說,“反正我正好出去”,“剛巧我也要回家”。

    有了小汽車,免費接送更常見。每次出發前,耀仔總會招呼一聲,“我要去xx地方啦,你們誰還要去?”這時,他的車總是擠得滿滿當當。

    車坐得多了,村里男女老少都知道,耀仔的車尾號是008,有事找他幫忙準沒錯。

    2012年,村民張清湘上山砍柴摔斷傷頸椎,耀仔知道后,立即開車將其送進縣醫院治療。

    2013年,村民劉長周凌晨4點胃疼難忍,情急之下,只好把村支書叫醒。耀仔一路狂奔把他送到醫院,后來經診斷是胃穿孔,晚來10分鐘情況更危險。

    2014年,村民張巧明4個月大的女兒得了肺炎,發病也是半夜。依然是耀仔,第一時間把人送到醫院,還幫助他們掛號、墊付醫藥費。

    耀仔做的這些事,在他的大哥周炳銓和小妹周麗香看來并不意外。

    在他們記憶中,這個愛笑、脾氣好的兄弟一直如此——熱心、厚道、不跟人計較。

    “這么多年,家里主要靠這個弟弟。”周炳銓介紹,他和妹妹分別在南平和古田縣城打工,照顧老人更多由耀仔承擔。這件事上,弟弟沒有一絲計較,還經常幫他們處理各種事情。

    有時候,周麗香也會心疼這個只比自己大4歲的哥哥——他愛給別人幫忙,自己卻不愿麻煩別人。

    原來,耀仔每次到縣城辦事,都會抽空看看妹妹。如果妹妹家有東西壞了,他會幫忙維修,但就是不在家里吃飯。原因是妹妹平時很少燒飯,不想讓她特意準備。

    事實上,年輕時的耀仔,也曾和大哥、小妹一樣外出打工。他去過北京、深圳,主要做食用菌推銷??紤]到父母和妻子需要照顧,他才決定回到村里。

    擔任村干部期間,耀仔也受過委屈。

    張華忠記得,村里修機耕路時,需要某戶人家配合砍掉一部分樹木。大家都覺得,村民思想工作最難做,只有耀仔頂著被罵的壓力,去了那個村民家七、八次,分析利弊、算經濟賬,終于將其說服。

    說起委屈,村支委鄭春育想起另一件事。

    有一次,村里為了預防禽流感,要給雞鴨打預防針。這個任務本來是交給其他人去做的,同時也有相應的酬勞。

    但應該做事的人在外地,耀仔只好親自上陣。到年底,對方回來了,依然大搖大擺去村委會領錢,耀仔還是把酬勞給了對方。

    “他這個人就是太好了……”鄭春育回憶,當時大伙都有些打抱不平,耀仔卻說和氣為貴,不要太計較。

    多做事

    這些旁人看來的“不愉快”,周炳耀從未跟身邊人提起。

    周麗香只是感覺,最近幾年,耀仔瘦的厲害。她曾勸哥哥不要太操勞,但他只是笑笑,什么都沒說。

    和耀仔為數不多的幾次深入交談中,周炳銓記得弟弟提到,村支書工作不好做,當完這屆,下屆就不干了??傻搅讼聦?,人家還選他,他在那個位置,也只好把事情做好。

    多做事,也是耀仔對劉長務反復說過的話。

    劉長務告訴澎湃新聞,在莊里村,村支書和村主任每月所有收入加一起也就1200元左右,其他幾個村干部每月所有收入加一起大概也就450元。這點錢,對他們來說難以支撐整個家庭的開銷。但耀仔說,我們做村干部,不是為那一點工資,主要是為了給村里多做點事。

    許久以后,耀仔的工作方式和態度,讓大家想起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經提出的“弱鳥先飛”意識和“滴水穿石”精神。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炳耀的書桌上擺著一本習近平總書記所著的《擺脫貧困》。

    1988年9月-1990年5月,習近平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曾圍繞脫貧致富、加快發展做出思考。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于1992年7月合集出版,2014年8月再版,書名為《擺脫貧困》。

    在這本書中,習近平寫道,“我們需要的是立足于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幸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這本書,老爸桌子上也有一本,我回來經常看到他在翻。”在周銘燦看來,父親并不是想當英雄。這么多年,他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為的只是讓村里發展更好。

    一個月來,周麗香也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哥哥在那么危險的情況下去疏通橋洞?

    “他應該是慌了,來不及想那么多。”周麗香一直認為,耀仔是個非常小心細致的人。但她同時也相信,即使耀仔清楚很危險,也一定會挺身而出,同時小心小心再小心。

    現如今,留給周麗香難題是如何安撫年邁的老父親。

    他們的父親周新柜,今年已78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擔任過莊里村村支書。

    周麗香透露,父母原本育有三男一女,耀仔排行第三。上世紀80年代,排行第二的哥哥半夜生急病突然去世,白發人再送黑發人,對老人異常殘酷。

    “我們不敢提,他也幾乎不說話。”周麗香說,耀仔出事后,他們就把父親接到縣城。老人知道發生了什么,但從不說起,看到天氣預報提臺風或者外面下雨,會一臉哀傷、若有所思。

    來不及

    耀仔的離去,留下哀傷,也留下許多“來不及”。

    劉冬菊沒出過遠門。丈夫曾表示,要帶妻子坐高鐵、乘飛機,特別是去廈門看看大海。這個提議說了好幾年,但因為家里不寬裕,遲遲未成行。

    自從跟隨未婚夫去了海南,周巧爛也一直想帶父母到海南旅游,時間都想好了,就在明年她結婚的時候。這個只有22歲的姑娘,原本期待著能在父親的注視下,披著婚紗步入婚姻殿堂。

    “老爸總是說,讓我早點生個小孩給他抱。”周巧爛告訴澎湃新聞,父親非常喜歡小孩,嫂子生了女兒后,他經常抱著小家伙到處炫耀。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炳耀的孫女若萱。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耀仔的孫女若萱現在只有9個月。她不愛哭,喜歡睜大眼睛看人來人往,要過很久才會知道家里發生過什么。

    周銘燦總是把女兒抱在懷里。

    父親的離去,也讓這個25歲的小伙子意識到親情的重要性。他決定暫時不外出打工,生病的媽媽要照顧、家里的菇棚要打理、村里好多事情也需要幫忙。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炳耀兒子周銘燦坐在父親留下的汽車中沉思。父親生前一直希望他能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賺錢雖然重要,但親情沒有了,賺再多也沒有意義了。”周銘燦說,覺得疲憊時,他就暗暗告訴自己,必須把這個家撐起來。

    但他并不認為自己已經“一夜長大”,因為還有很多事情不會、人情世故也不懂,需要慢慢學習。

    閑暇的時候,周銘燦會去老房子看看。

    寧德好支書周炳耀:抗臺風殉職前對妻子說“這是我的責任”

    周炳耀結婚時的照片。 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在耀仔曾經住過的房間,他找到一張出父母當年的結婚照。黑白照片上,兩張青澀的臉龐面帶笑容。“我們一家人到現在都沒有一張完整的合影。”周銘燦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收起,聲音低沉。

    也是在那間舊屋子,堆積了許多磁帶和CD光盤。周銘燦說,老爸不抽煙不喝酒,如果說愛好,聽歌算一個。他喜歡聽熱鬧、歡快的流行歌曲,吃飯、干活時都會播放。

    回憶的同時,周銘燦按下桌子上一臺老式錄音機的按鍵。里面有一盤磁帶,是電視劇《渴望》的歌曲專輯。

    昔日紅遍大江南北的《好人一生平安》沒有響起??諝饫镬o默著,仿佛紀念逝去的主人。

    幾十公里外的寧德,另一個聲音出現在耳邊。那是周巧爛面對眾人、講述父親生前的點滴。

    現在的她,是“周炳耀先進事跡報告團”的一員。這支團隊要在整個寧德、甚至更多地方向世人介紹周炳耀。

    周巧爛說,她本以為,同樣的事情,講多了會麻木,但發現并非如此。“就當我對老爸的一種孝順吧。”女孩這樣表示。

    周炳銓和周麗香一邊照顧老父親,一邊關心耀仔的烈士申報情況。在他們看來,人已離去不能挽回,評為烈士,是對他的肯定、對家屬的安慰。

    古田縣委有關人士表示,周炳耀因工殉職后,寧德市委下發了《關于向周炳耀同志學習的決定》,寧德市委宣傳部追授周炳耀同志為2016年度寧德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層“最美人物”,古田縣委追授周炳耀同志為“優秀共產黨員”。目前,烈士申報工作正在根據《烈士褒揚條例》有序進行。

    莊里村更加忙碌。

    村干部們說,耀仔在的時候,提出過很多想法。比如在村里安裝路燈、建設標準化菇棚、建設公共廁所等。眼下,路燈已經購置,還沒來得及安裝,幾個項目匯報給鄉里,具體還要有人執行。

    “每到這個時候,就想如果耀仔還在,該有多好……”莊里村支委黃文清又掉下眼淚。

    張華忠還是會擠出時間去外面做工。每天出門,他第一眼就看到那條吞噬耀仔的小溪。

    洪水退去,它又恢復為涓涓細流,流經周麗翠家、周傳義家、周炳耀家……

    責任編輯:鄭梅欽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泰康人壽2025愛家季推出無創基因檢測服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南城县| 比如县| 开原市| 从化市| 清水县| 翼城县| 宁晋县| 肇源县| 岢岚县| 镇巴县| 吴旗县| 卢湾区| 长沙县| 福清市| 仁布县| 藁城市| 沐川县| 麦盖提县| 荆州市| 宜兰县| 天台县| 东至县| 上林县| 攀枝花市| 定安县| 苍山县| 社会| 资阳市| 海伦市| 南木林县| 文登市| 那坡县| 社会| 鲜城| 静安区| 永安市| 突泉县| 华亭县| 永宁县|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