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南溪頭,君住南溪尾。守得清流在,共飲一溪水。”保護青山綠水,是國家級生態鄉鎮福鼎市疊石鄉一直以來的追求。
作為福鼎市一級水源保護區,疊石鄉肩負著城區二十多萬居民飲用水質安全的重任。
疊石鄉把綠色作為最重的發展底色,加大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并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鄉鎮,于去年通過了國家級生態鄉鎮考核驗收。
為有源頭清水來
茭陽溪畔,地上是公園綠地,地下是污水處理廠,不見污水只見綠——這是坐落在疊石鄉茭陽村的地埋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項目總投資300多萬元,占地1.6畝,設計日處理量160噸,可滿足整個中心村2000人的生活污水處理要求,解決了污水直排南溪水庫問題。
美麗的南溪水庫,是福鼎城區飲用水源地。近年來,疊石鄉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傾注全力保護水源地生態環境。
對生活垃圾,疊石鄉實施“一村一策”垃圾整治機制。將環南溪水庫周邊五個建制村的生活垃圾納入福鼎市生態補償常態機制統一管理,同時爭取普玉公路沿線村莊的垃圾一并納入“鄉收集,市轉運處理”模式。組建鄉村環衛隊伍,全鄉生活垃圾日清運量100%,日處理量95%以上。
對生活污水,疊石在抓好重點村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的同時,重點推進實施集鎮PPP污水處理項目。預計總投資286萬元,現已完成項目選址、土地預審和征地工作。
今年,疊石鄉在福鼎市的支持下,爭取600萬元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補助資金,鄉里配套83萬多元,建立區域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區。目前已完成相關村的污水管網、垃圾中轉站、收集屋等總工程量的60%以上。
綠色鄉村入畫圖
清溪潺潺,綠蔭夾道,走進疊石鄉庫口村,灼灼烈日似乎都柔和了幾分。
庫口村地處福鼎桐山溪上游,上洋溪和下洋溪繞村而過,兩溪沿岸風光秀麗。庫口村距福鼎市區約12公里,村里著力建設綠色村莊,作為福鼎市區后花園來打造。
從保護環境入手,幾年來陸續取締10多家污染企業及養豬場,村內已無工業、規模養殖業。同時,改造土廁,建設生態公廁和垃圾中轉站,投放100多個垃圾桶,并將保護環境寫入村規民約,每年評選10戶“衛生明星戶”。全村實現了道路硬化、環境綠化、飲水潔化、街燈亮化、新村美化。
立足生態資源,庫口村著力發展休閑旅游、茶業、檳榔芋種植等生態產業。完成鄉村旅游總體規劃,避暑、游泳、騎行、登山等休閑項目風生水起。這里,成為網友投票最高的福鼎最美騎行線路,騎手云集(上圖)。該村還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目前已完成氡泉休閑旅游概念性規劃,總面積2500畝,并進入地質初探。
目前,庫口村正以創建全國生態村為契機,緊鑼密鼓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庫口,只是疊石鄉崛起的“綠色村莊”之一。據了解,全鄉14個建制村中,庫口等5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村,丹峰等9個村被命名為寧德市級生態村。車行鄉間,人在綠中游、村在綠中現,田園風光、生態景觀目不暇接。
生態經濟滿眼春
屋后青山、房前綠水,水榭涼亭、鳥鳴聲聲,綠樹成蔭、花果飄香……走進疊石鄉蘇山村的蘇景園農莊,感受到濃厚的農家氣息。農莊的主人張月寶,花了14年時間打造了這片“世外桃源”。
2002年,從事不銹鋼生意的張月寶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放下了收入頗豐的生意,回鄉承包起村里兩三百畝的荒山,開辦蘇山農場。他植下水蜜桃、枇杷、楊梅、四季柚、藍莓、柑橘,不斷擴大果園規模,并將農場更名為“蘇景農家莊”。他投入600多萬元,種花草、養珍禽、辦農家樂、開露天燒烤、搭風車、建水池、開辟休閑小道……一批批游客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這里海拔高,土質好,種出來的水果比別處甜。每到周末,這里的床位和桌席都是全滿的,要提前預訂。”張月寶說。
位于蒼邊村社坑自然村的養蜂基地也是疊石鄉一大特色產業。“當初來養蜂,就是看中了這里的環境。”養蜂人林美發說,在山里養蜜蜂不但能創收,還不破壞環境。
林美發原本在貫嶺鎮養蜂,2011年在疊石鄉鼓勵下,回社坑老家建起了占地20畝的養蜂基地。他不僅自己養蜂,還通過“基地+技術+農戶”的形式,向周邊村民免費提供種蜂、蜂箱和技術指導,并以每公斤80元的保護價回購蜂蜜。現在越來越多人加入養蜂的隊伍,平均每戶農家管理蜂箱25個,每年增加收入近2萬元。
疊石鄉實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發展戰略,主打“綠色”牌,鼓勵在外創業青年返鄉創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先后建立南往檳榔芋、蘇山油茶、蘇山黃梔子、疊石苗木、蒼邊桶蜂、里灣石蛙、蘇景農莊、里灣竹柳等農業八大示范基地,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開辟了重要渠道。
責任編輯:楊林宇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省道304線蕉城區金涵鄉 滿載掛車側翻 板材撒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