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漳州新聞
    分享

    “知道祖先的根在這里,就知道回家的路。”27日上午,在荷蘭土生土長的李偉漢,與龍文區郭坑鎮扶搖村的李氏族人惜別。此行,他圓了家族197年的尋根夢。

    荷蘭小伙來漳州尋祖 百年鄉愁歸根龍溪扶搖珠山社

    李偉漢(中)和郭坑珠山社李氏族人對族譜

    今年38歲的李偉漢,生長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擁有一副中國人的面孔,家中也保留一些中國習俗。從他5歲開始,他的爺爺和父親還會在每年帶他前往印尼的家族墓地祭拜。“我們的祖先到底來自哪里?”彼時,年紀尚小的他就在腦海里寫滿了疑問。

    李偉漢的疑問,連他的祖父也答不上來。1949年,李偉漢的爺爺舉家從印尼泗水遷往荷蘭,僅有的線索是家族墓地那一塊塊寫著漢字的墓碑。可那時的他對中文一竅不通。直到通過與印尼當地村民的聊天,他才慢慢拼湊起家族的脈絡:祖先最早是在1820年間離開中國到印尼,靠著種植甘蔗并制造蔗糖謀生,傳到李偉漢這一輩已是第七代。

    2003年,李偉漢選擇到北京工作,并從此走上了尋根之路。借著習得的中文,他終于對墓碑上的文字有所理解:他爺爺的爺爺叫李經培,生于印尼;他“祖父的祖父的祖父”叫李基贊,生于珠山。

    “珠山”在哪?走遍山東、浙江、廣東和金門等地的“珠山”,李偉漢沒有收獲。

    近幾年,看到父親身體狀況欠佳,李偉漢越發著急。2012年,他辭去工作,開始專門為自己和他人尋根,并先后為87位海外華人找到了根。高興之余,李偉漢也有遺憾——何時才能與族人相聚?

    近期,漳州文史專家鄭來發獲悉這個尋根故事后,主動聯系李偉漢并提供線索——祖籍地應該是漳州珠山社。”據鄭來發介紹,珠山社古地名龍溪縣二十三四都磁窯保珠山社,明清有眾多李氏后裔遷居臺灣和南洋。25日,李偉漢帶著父親來到這里,“珠水澄清源傳自固始,山峰毓秀世代承居扶搖”,在扶搖村珠山社的李氏祖廟前,看到這樣的門聯,李偉漢和父親很激動。族譜對上了,“基”字符合珠山李氏的字輩;故事連上了,珠山李氏先輩就是以種甘蔗為生。據此,李偉漢斷定根就在這里。在李氏先祖墓前祭拜,李偉漢說,“老祖宗,我回來啦!”

    責任編輯:林航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茶人會泡茶嗎?百萬懸賞掀翻“傳統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黔西县| 轮台县| 富宁县| 栾川县| 托克逊县| 富源县| 沁水县| 馆陶县| 延长县| 泰和县| 淮南市| 抚州市| 铁岭市| 咸丰县| 汾西县| 庆城县| 万山特区| 象山县| 方正县| 沅江市| 日喀则市| 老河口市| 原平市| 元谋县| 衡阳市| 玛沁县| 曲阜市| 雅江县| 河北区| 苏尼特右旗| 安远县| 专栏| 乌鲁木齐市| 长沙县| 双峰县| 长海县| 神木县| 桂东县| 高清|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