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德化:數百知青聯合捐建“上山下鄉(xiāng)紀念墻”

    李瓊瓊(著彩衣)領銜表演大型歌舞《知青情懷》

    “今天是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51年前的11月19日,剛剛16歲的我,隨著泉州第三批知青前往德化,從此與我的第二故鄉(xiāng)結下了不解之緣。”昨日上午,泉州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德化紀念墻落成典禮在德化縣唐寨山森林公園舉行,在紀念墻下領銜表演后,老知青李瓊瓊女士感慨萬分。

    獻舞 忍痛完成51年來最期待的表演

    紀念墻落成典禮上,30多位老知青同臺奉獻了一場大型歌舞《知青情懷》,作為領舞者,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泉州市舞蹈家協會顧問李瓊瓊如同彩蝶般在臺上翩翩起舞,盡管她已年近七旬。

    表演剛結束,李老師急匆匆跑下舞臺。剛到舞臺旁,她就一屁股坐到地板上,直皺眉頭。眾人見狀,大吃一驚,生怕她受傷,急忙上前攙扶。

    “腳指頭太痛了。”李老師說,舞蹈表演很多是芭蕾舞動作,需要用腳尖著地,而這段時間她在排練時趾甲受了擠壓傷,剛剛她是咬牙硬撐著表演。

    盡管如此,李老師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能夠在知青紀念墻下獻演,紀念知青歲月,令她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這也是她從事舞蹈藝術工作51年來,最期待的一場表演之一,“這是青春的記憶。”

    回憶 從“小喜兒”到知名舞蹈家

    “我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德化。”回憶起知青歲月,李老師深有感慨。1969年11月19日那天,年僅16歲的她跟隨泉州第三批知青來到德化,隨后被分配到雷峰公社雷峰大隊第三生產小隊。當年1月份起,泉州第一批知青先后來到德化,不久后第二批知青成行,其中就有李瓊瓊的哥哥和姐姐。

    生產隊的活,對年齡最小的知青之一李瓊瓊來說是艱難的,至今她還清楚地記得,“一個人拿著鋤頭在偌大的水田里翻水稻茬,周圍都沒人。”很少干農活的她,雙手被鋤頭把磨破,每一鋤頭下去都是鉆心的疼痛。此外,水田里還有類似沼澤的陷阱,一不小心整個人就陷進去,“一下就陷到腰部,還好當時抓住了一根木棍得以逃生。”

    幸運的是,在生產隊勞作了一個月,她就被招進德化縣文宣隊,從此走上文藝的道路。“當時排練的第一個舞蹈是《毛主席來到我們軍艦上》,排練好了就去慰問當地的部隊。”1970年年底,她和隊友被抽調到福州學習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由于德化文宣隊表演出色,在匯報演出時,他們成為當時唯一一個進行全劇匯報表演的隊伍,其他隊伍均只表演某一章節(jié)。

    回到德化后,文宣隊分為多個小隊,化身“戴云輕騎兵”到各公社巡演,“當時全德化都走遍了。”李老師一直在德化工作了16年,直到32歲那年才調回泉州,到青少年宮任舞蹈老師。她笑著說:“我們三兄妹到德化下鄉(xiāng),回泉州時是3家9個人。”

    據介紹,李老師曾在現代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劇目中擔任主角“喜兒”等,獲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十部委授予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最高獎“銀杏獎”等殊榮,她還是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德藝雙馨”雙佳會員。

    聲音 知青給山村帶來了先進知識文化

    1969年1月28日,在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大潮中,泉州市首批1296名知青到德化縣插隊落戶,隨后又有1200多人分別于當年的3月18日、11月19日奔赴德化。1970年至1978年間,亦有部分泉州知青陸續(xù)上山德化,至此到德化插隊的泉州知青超過3000人,分布在14個公社97個大隊。德化縣成為接收泉州知青最多的縣。

    “我們受知青的影響很大,他們給我們山村帶來了先進的文化知識及籃球、乒乓球等運動,讓我們得以開闊眼界。我的書法、攝影啟蒙老師都是當年的知青。”泉州市文聯原副主席邱章平昨天也參加了紀念墻揭幕儀式,他說,受到知青的影響,他開闊了眼界,并于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后,與知青一起參加高考,首批考入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

    為紀念泉州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德化50周年,經泉州德化知青聯絡處溝通協調,經過眾多知青的不懈努力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泉州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德化紀念墻終于在德化唐寨山公園落成。為了修建這座紀念墻,有804位知青及熱心人士慷慨解囊,總計捐款143.98萬余元。

    這座紀念墻,用3個版面展現了七組知青們當年的生產、生活場景。據介紹,修建紀念墻,是希望后輩們記住這段知青歷史,傳承前輩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

    (記者 陳明華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消息稱某廠SM8850樣機搭載2K 直屏 +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澄江县| 嘉祥县| 汶上县| 三原县| 佛冈县| 洛宁县| 开江县| 三明市| 广丰县| 怀远县| 宣化县| 海丰县| 罗山县| 满洲里市| 仁布县| 田东县| 弥勒县| 三河市| 安义县| 锡林浩特市| 保亭| 乌兰察布市| 阿荣旗| 峨山| 宜章县| 沾化县| 邯郸市| 十堰市| 靖州| 屏边| 社会| 镇赉县| 汝城县| 大关县| 积石山| 布拖县| 奉节县| 抚州市| 岢岚县|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