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泉州市區城南,這里有許多海上絲綢之路的通商貿易遺跡,其中又以有“金青龍、銀聚寶”之稱的青龍巷、聚寶街最為集中。沿著聚寶街往南,經過車橋頭十字路口,從打鐵巷步入后山社小巷,“萬源古厝”在一片老宅中讓人眼前一亮。這座古厝是清末商人陳喬木的故居。如今,陳喬木的孫子、60多歲的陳基立老人還在這里守護著。雖然曾經的芳華已沉入歲月的煙波,褪淡了光彩,但談及當時的“南門兜”,陳基立還是對“人潮‘擠沙包’”的熱鬧景象念念不忘。

    清末商人陳喬木之孫陳基立:守護古厝60載 留住城市記憶

    紅磚古厝的正門

    三落古厝 承載童年回憶

    陳喬木故居是目前城南聚寶街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民居之一,前落、中落是建于明末清初的紅磚古厝,后落是中西合璧兼具阿拉伯風格的兩層樓房,建于上世紀初。在陳喬木家業興旺時,紅磚古厝獲得泉州商會贈送的金匾“金萬源”。后落那幢樓房,以它中國式的屋頂、西歐建筑的外觀、阿拉伯式的窗欞,向人們訴說著泉州多元文化的交融。

    紅磚古厝和后落樓房之間的小院子里,有一口小小的古井,周邊擺滿各色花草。陳基立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很早就起床,打掃一下小院子,然后打桶井水澆澆花,好不愜意。跟隨陳基立走進后落的兩層樓房,踏著古香古色的木樓梯來到二樓前陽臺。陳基立說,小時候,他喜歡站在這里,遠處還沒有像現在這么多高樓,放眼望去,一片空曠,海風吹來,特別舒適。推開二樓后門,這里也有一個陽臺,陳基立稱它為后陽臺。“小時候,一到夏天夜晚,我們就搬著涼席到后陽臺睡覺,聽著陣陣蛙鳴,看月亮爬上來,真是好時光!”

    在陳基立的記憶中,每年春節是母親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樣大的白糖年糕、紅糖年糕、咸味年糕。陳基立喜歡圍著母親,討些面團,搓成小貓、小狗等各種小動物。

    清末商人陳喬木之孫陳基立:守護古厝60載 留住城市記憶

    陳基立向記者介紹陳喬木故居后落的二層樓房

    富商之家 見證城南繁華

    聚寶街興起于泉州港最為鼎盛的宋元時期。當時,泉州對外貿易興盛,刺桐港也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貿易港口之一”。那些載著奇珍異寶來到泉州的“番船”,順流而下由后渚港進入晉江,經公式埔、法石直入順濟橋碼頭停泊,然后用小船把貨物經圓通港載到如今的車橋頭起卸,就近在這條小街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綢緞布匹、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來自五湖四海的珍奇寶物都匯聚在此。泉州俗語“南門兜、擠燒包,擠不過路角頭”,反映了當時城南的繁華程度。

    年輕時的陳喬木家境貧寒,靠給人幫工積攢了一點資金后開辦了“真裕源”號米棧,頗具盛名。而后長子陳朝宗開始拓展“南北干貨”的生意。生意鼎盛時,陳喬木購置了中山街、聚寶街的多處店面、房屋,其中就包括這處紅磚古厝。

    據陳基立回憶,陳喬木身材高大,勤勞節儉,伙食并不特別講究,每頓是“三大海碗”的稀飯,修建古厝后落時常常親自搬運沙土以節省開支。陳喬木還是個樂善好施的人,即便是在上世紀60年代經濟困難時期,陳家生活拮據之時,只要城南“八舍后尾”巷的搬運工人有求于他,他都會解囊相助。新中國成立后,陳喬木響應國家公私合營的號召,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資產,在安溪湖頭參與了冶煉廠的創辦。

    雖然陳喬木只上過兩三年的私塾,文化程度不高,卻非常重視傳統文化教育。陳基立和他的父親都傳承了陳喬木的書法特長。在紅磚古厝的入門處和正廳掛著十多幅行書作品,均出自陳基立之手。“這些都是一個多月前才掛起來的。對于古城古厝來說,充滿古韻的書法是最合適的裝飾物。”陳基立如是說。

    清末商人陳喬木之孫陳基立:守護古厝60載 留住城市記憶

    陳基立寫了幾幅書法作品掛在陳喬木故居內,讓廳堂充滿書香氣息。

    傾心守護 修補一磚一瓦

    隨著時光流逝,陳喬木故居漸漸老化了。2009年,陳基立發現,古厝木梁被蟲蛀得厲害,承重系統也遭到破壞,屋頂瓦片破損,下大雨會漏水。陳基立便和家人們商量,集體出資從洛江區羅溪請來一位80多歲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按照木料、瓦片原來的規格大小,選用相同顏色的材料進行修繕,并拆掉早期老化線路,重新統一布排,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而在后落樓房的陽臺,每根磚柱旁都新立著一根磚柱,用來加固原先的磚柱。

    每次下大雨,陳基立擔心雨水潑灑進內屋,總要巡查一遍,及時清理掉積水,避免滲入木地板導致地板受損。這幾年,古厝的修修補補變得越來越頻繁,但陳基立從未想過搬離古厝。“古厝是古城的符號之一,保護好古厝,不僅是保護好祖宗留下的寶貝,也是保護好古城原始的風貌。”

    聲音

    近日,《小城故事多》欄目推出李碩卿家族堅持藝術追求、扎根古城的故事,引起市民和網友熱議,還有一些市民和網友表達了他們對古城保護發展、活化產業業態等方面的建議。

    引入民間資本 盤活文化資源

    網友“一日清風”:古城沿街店鋪總體業態缺乏規范,如何引入新業態成為一大問題。要盤活資源,可以適當引入民間資本,帶動古城文化業態復興發展。可推動古城一系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鼓勵西街周邊保存較好的古大厝、舊民宅改造成為民宿、客棧、咖啡館、小酒館等。在此基礎上,以展示老街巷、老建筑、老口味、老鄉音、老手藝、老習俗等“六老文化”為主題,在西街西段形成“院落式情境消費街區”和“泉州懷舊旅游的人文休憩中心”。通過盤活古城文化資源,帶動古城文化業態復興發展,培育體系完善的城市文化業態。

    加強頂層設計 完善保護制度

    市民黃先生:建議通過頂層設計,設立和完善相應保護制度措施,出臺優惠政策,獎懲分明,推動古城保護工作。此外,建議保留適合古城的業態,限制乃至逐步取代不適合古城發展的業態,同時引進近些年來熱門的旅游業態,如自助游等,提供能夠涵蓋泉州閩南特色的文化體驗項目。 

    征 集 令

    在泉州老城區,你不僅能看到唐宋元明清老宅的不同風光,還能看到常住或暫時逗留于此的人們悠然自得的生活。古城,像一塊磁鐵,將新老泉州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吸引到一起。小城故事多,等著你來說。歡迎撥打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或在泉州網、泉州通客戶端留言,講述屬于你的小城故事,還可以分享你對古城保護和發展的建議。

    責任編輯:林航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汽車出口“一帶一路”市場表現亮眼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平县| 岳阳市| 肇源县| 舒城县| 丰台区| 辽宁省| 德钦县| 繁峙县| 北流市| 元江| 廉江市| 平泉县| 五家渠市| 富川| 壶关县| 延川县| 新龙县| 林甸县| 元氏县| 铁岭县| 体育| 新乡县| 观塘区| 祁连县| 昌邑市| 景德镇市| 留坝县| 新安县| 新干县| 莆田市| 靖宇县| 顺义区| 阜康市| 剑阁县| 樟树市| 盐津县| 陆丰市| 白城市| 鄄城县| 河池市|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