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臺灣媳婦鄭秀玉種瓜記:一棵瓜苗起步 助建“西瓜之鄉”

    臺灣媳婦鄭秀玉種瓜記:一棵瓜苗起步 助建“西瓜之鄉”

    鄭秀玉與她的育苗基地。

    海峽網4月11日訊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鄭瑞洋 何佳媛 楊勇文/攝)“你看,借助物聯網,只要一部手機,瓜棚溫度、濕度數據就一目了然,遮陽、降溫可一鍵操作。”近日,站在福州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瓜棚里,該公司董事長鄭秀玉向記者講述起種瓜故事。

    30年前,連江丹陽西瓜有“三少”——品種少、產量少、瓜農少;30年后,這里的西瓜皮薄汁多、甘甜爽口,受到兩岸食客的一致好評,丹陽還榮獲了“中國西瓜之鄉”的美譽。

    從一棵瓜苗起步

    助建“西瓜之鄉”

    好企育好瓜。

    位于連江丹陽鎮山邊村的福州昌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育苗企業。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連江縣裕友種苗圃,由臺商張鎧鑛和大陸妻子鄭秀玉一起創辦。它從一棵瓜苗起步,做成了如今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張鎧鑛出生于臺灣花蓮農家,自幼跟著父母在田間學習,起初覺得務農辛苦,讀了機械工程科。1996年,他來榕投資不銹鋼產業后,遇到了出生于連江廖沿鄉的妻子,現在已把福州當成了家園。

    “一個姑娘家怎么會種瓜?一開始,老鄉并不看好我們。”鄭秀玉回憶道,“我們就免費贈送,挨家輔導,頭幾年是虧本生意。”

    據當地瓜農介紹,在以前,西瓜怕重茬,重茬易得病、產量低,因此要年年換地,跟“游牧”一樣。

    然而,鄭秀玉的嫁接苗種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西瓜連年豐收,曾經的“吃瓜群眾”也紛紛認購。

    “早晨6點起床,到田里逛一圈,一直忙到晚上。”經歷臺風、霜凍等考驗,鄭秀玉沒有放棄,辛勤耕耘著她的瓜園,成了“種瓜達人”。

    之后,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引進先進技術,建成智能育苗溫室大棚4000平方米,示范基地80畝,培育西瓜、苦瓜、番茄、辣椒、茄子等各種瓜果蔬菜,每年為市場提供種苗1500多萬株,成為福建省現代農業集約化育苗生產基地。

    走進公司的播種室,記者見到了兩條滾筒式蔬菜花卉精量播種流水線。昔日的手工播種,被現代化的播種設備取代。最高峰的時候,一條流水線可以實現每小時播種1200盤。

    這些種子被送入公司的大棚中,在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下發芽。記者隨后又來到嫁接室。工人們將優質的番茄種苗,嫁接到抗青枯、黃枯、根腐的砧木上,并通過套管固定。嫁接后的種苗會重新送入大棚養護15天,長成健壯的小苗,再交給訂戶。

    張鎧鑛告訴記者,以前農民自己播種、自己嫁接,因為技術和條件的不足,成功率很低,而采用上述方式,再配合公司的專業化指導,成功率大大提高,種植成本大大節省。

    鄭秀玉公司的發展,是丹陽西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地政府切實把“丹陽西瓜”品牌做大做優、做響做強,從育苗、栽瓜、護瓜、賣瓜等各個環節做好服務。經過幾十年發展,丹陽已成為全省西瓜種植大鎮,每年種植西瓜超過3000畝,并在2014年榮獲“中國西瓜之鄉”的美譽。

    臺灣媳婦鄭秀玉種瓜記:一棵瓜苗起步 助建“西瓜之鄉”

    張鎧鑛在指導員工根苗嫁接技術。

    兩岸攜手創造

    閩臺農業合作典范

    好苗育好瓜。

    鄭秀玉的優質瓜種和嫁接技術來自臺灣,像“黑武士”等品種,大大提高了產量,縮短了生長周期。

    “最開始,我是被我先生說動了,說農業有發展前景。后來,越種越有成就感。”鄭秀玉說,之所以選擇西瓜,是因為它在兩岸之間有著不解之緣。

    鄭秀玉想得遠,她要以瓜之名,架起兩岸融合之橋。公司采取訂單式生產,先后引進了至少50個臺灣瓜果蔬菜品種,產品在福州很暢銷,并通過“口碑營銷”,遠銷河南、江西、浙江等地。

    “每次回臺灣,我就做兩件事,一是拿著手機分享自己的育苗產業,二是向臺灣同行取經。”鄭秀玉說。

    如今,丹陽已成為“海峽兩岸西瓜新品種種植示范基地”,她的公司也成為閩臺農業合作的一個典范。

    三方實現共贏

    奏響鄉村振興之曲

    好瓜育好產。

    鄭秀玉走得更遠:不斷升級,配備農業物聯網、實驗室、專家工作站等。

    同時,她沒有忘記回報家鄉。該公司提供栽培技術指導服務,通過12316、益農信息社、微信等提供遠程技術服務,受益農戶平均年增收2.7萬元;承辦農民田間學校,建立蔬菜實訓基地,年培訓貧困戶及農民1387人次,榮獲連江“助力精準扶貧示范企業”稱號。

    “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一個月有3000多元,賺的要比以前多。”日前,家住丹陽溪尾村的林大姐在瓜棚里一邊挑著種苗,一邊對記者說。

    已在公司待了3年的謝英妹,正在成長為一名新型農民,每天除了100多元工資外,她還能學到先進的嫁接技術。

    “企業有銷路,育出好苗;群眾有出路,種出好瓜;產業有規模,培育好品牌,實現三方共贏。”丹陽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丹陽將推廣西瓜品牌與美麗鄉村建設等相結合,不斷帶旺西瓜產業,帶火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襄湖森林公園盛大啟動 繪就京津冀生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长治市| 武功县| 拉萨市| 阿拉尔市| 叙永县| 霍城县| 上高县| 孟州市| 龙井市| 仪征市| 安吉县| 伊金霍洛旗| 昌邑市| 南溪县| 玉山县| 武山县| 凭祥市| 石景山区| 通城县| 海林市| 绍兴县| 秦皇岛市| 文安县| 靖安县| 海兴县| 夏邑县| 溧阳市| 兴城市| 勐海县| 雷波县| 农安县| 裕民县| 邹城市| 兴文县| 封丘县| 石河子市| 承德县| 海门市| 木兰县|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