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非遺傳承人陳孝斌把高蹺踩進校園踩到國外

    陳孝斌在洪塘中心小學教學生踩高蹺打錢劍。

    海峽網5月28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陳茜茜/文 葉義斌/攝)腳踩高蹺,吟唱閩劇曲調,手持“錢劍”,擊打身體發出有節奏的響聲……在倉山區建新鎮洪塘村,有一戶陳姓人家,祖孫三代都酷愛高蹺技藝,更將這項技藝帶進小學校園,希望將它傳承下去。如今,很多學生喜歡上踩高蹺。

    祖孫三代愛高蹺

    陳孝斌是洪塘高蹺隊的領隊兼教練。他告訴記者,洪塘高蹺可追溯到明朝,當時有位官員名叫曹學佺,是洪塘人,精通音律,被認為是閩劇始祖之一。“他回到家鄉后,時常找人表演他譜寫的詞曲,為了讓鄉人都能看到,就讓表演者踩上高蹺。”陳孝斌說。

    在陳孝斌家中,愛走高蹺的可不僅是他一人。

    陳孝斌的父親陳行康在13歲那年就自制了1副20多厘米的毛竹高蹺練習,技藝日益長進。遇上公益宣傳,他就踩上高蹺前往參加。陳行康的這項絕活慢慢在家鄉傳開了,并且聲名遠播,不少人前來觀看或學藝。

    “后來,在大家的建議下,父親開始組織高蹺隊,逢年過節,就帶著隊伍上街義演。”陳孝斌說,受父親影響,他也對高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7歲就經常拿高蹺到學校里玩。后來,父親將高蹺技藝傳給他。“沒想到我的兩個女兒也愛上高蹺,五六歲大時,就學會踩高蹺了。”陳孝斌笑著說。

    自創動作求發展

    1999年,陳孝斌接手了高蹺隊,除了本村人,還教瑯岐、福清等地的愛好者。隊里現有本地演員40多人,除了在福州地區表演,他們還受邀到南平等地演出。前段時間,陳孝斌還去歐洲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要讓高蹺傳承下去,我認為得適當融入時代元素,增加表演的可看性。”陳孝斌說,后來他逐步自創了一些高難度動作,比如倒立、前手翻、十字交叉步、肩上站人等,區別于過去僅是踩著高蹺踏步或移動。

    這些動作,在平地上做起來,對于有基礎的人可能不算難,但踩上幾十厘米高的高蹺后,難度就提高了許多。

    陳孝斌說,有些東西可以在傳承中發展,有些東西卻不能舍棄。“像在表演中吟唱閩劇,這是洪塘高蹺的特色,我們就要傳承下去。”

    2006年,洪塘獲得“民間文化藝術(高蹺)之鄉”稱號。另外,洪塘高蹺隊還獲得很多獎項。

    傳承技藝入校園

    每周三下午,陳孝斌總會來到福州市洪塘中心小學,教導學生們練習高蹺。

    初學者從扶著墻壁走高蹺開始練習,基本功扎實的學生,陳孝斌會指導他們做一些有難度的動作。記者看到,在陳孝斌的幫助下,學生們或是在墊子上前滾翻,或是從板凳上前手翻,或是下腰。

    三年級的林可欣剛開始接觸前滾翻動作,總是無法順利完成,她纏著陳孝斌,一遍遍練習。“既然學,我就要學好。”林可欣說。

    陳孝斌說,父親和他一直在考慮洪塘高蹺傳承的事。2011年,學校開展“一校一特色”活動,雙方一拍即合。“結果我發現孩子們都很喜歡踩高蹺,練習很積極,我感到很欣慰。”

    洪塘中心小學校長周仕斌告訴記者,洪塘是高蹺之鄉,高蹺作為興趣課程引進校園,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學生鍛煉了身體、增強了藝術感,民俗文化節、青運會等活動,學生們還參加了高蹺表演,既訓練了團隊能力,綜合素質也得到發展。”

    周校長說,今年學校還購買了帶扶手的高蹺,初學者更易上手,高蹺走進體育課,普及率更高了。

    2015年,洪塘的高蹺舞項目入選市級非遺名錄;去年,陳孝斌成為高蹺舞(洪塘)代表性傳承人。現在,陳孝斌還在為洪塘高蹺的傳承不斷努力著。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以色列:未來任何談判都將在炮火中進行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从化市| 河池市| 桂林市| 家居| 西平县| 聊城市| 临泽县| 无棣县| 潜山县| 蒙阴县| 马尔康县| 姚安县| 台州市| 陇南市| 安化县| 中卫市| 张家口市| 钟山县| 海丰县| 舞阳县| 当涂县| 即墨市| 新河县| 闽侯县| 马龙县| 黎平县| 洪洞县| 沙湾县| 胶州市| 丰宁| 利津县| 阳春市| 富锦市| 炉霍县| 广宗县| 乐平市| 锦州市| 哈密市| 越西县|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