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閩侯“龍舟村”延續700年的輝煌 一代手藝人選擇堅守與傳承

    閩侯“龍舟村”延續700年的輝煌 一代手藝人選擇堅守與傳承

    方能棋師傅在制作龍頭

    海峽網5月21日訊 (福州晚報記者 張維璟 陳木易/文 石美祥/攝)臨近端午節,被大樟溪蜿蜒環繞的閩侯縣南通鎮方莊村里,又開始熱鬧起來。這里盛行龍舟競渡,也是有名的龍舟產地。村子里制造龍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訂單遍布國內外。

    如今,雖然面臨著手藝人扛不過現代工業的沖擊,大多數年輕人不愿留在村中繼續制造龍舟的困境,但該村仍有像紹晃、方孝水、方劍偉這樣的一批人,選擇了堅守與傳承,讓“龍舟世家”的輝煌延續。

    明清時期就開始造龍舟

    方莊村自明清以來,就有建造龍舟的傳統。村里目前有4家龍舟廠,其中包括“龍舟世家”之一的方紹晃家的制船廠。

    方紹晃家的制船廠距離村口僅數百米。在近1000平方米的龍舟廠內,記者看見數條初現雛形的傳統龍舟一一排開。地上到處散落著刨木花,空氣中飄著木頭的香味。在船廠最顯眼的位置,各種錦旗述說著這里往日的輝煌。

    即便有的龍舟廠已經用機器代替人工,但方紹晃他們仍舊用斧頭、刻刀、錘子、墨斗等老輩傳下來的工具,純手工打造龍舟。

    方紹晃告訴記者,他們家族從清末開始造船,世代相傳,傳到他已是第三代。2015年,方氏福船制造技藝還被評為福州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方紹晃從小跟著父親學藝,初中畢業后,便到永泰塘前造船廠當了一名助理工程師,專門負責制造大型漁船。改革開放后,見政府放開了私人造船,他便辭職與兄弟一起開辦私人制船廠。他家里兄弟6人都能造龍舟,各有分工。

    閩侯“龍舟村”延續700年的輝煌 一代手藝人選擇堅守與傳承

    師傅在給龍舟補縫

    龍舟訂單遍布國內外

    龍舟制作的旺季一般在農歷三月至四月,一年下來,方紹晃能接到100多條龍舟的訂單。

    他介紹說,制作龍舟主要以杉木為原料,大多選取閩北山區樹齡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木料要經歷一年以上的風干,方能投入制作。福州的傳統龍舟身長18米,要坐32個劃手,外加鞭炮手、鼓手、鑼手以及舵手四人。一艘龍舟從制作到最終完工,快的話僅需一周左右。

    方紹晃深知,一場龍舟競賽,除了選手的體能和技巧之外,創新龍舟制作技術也能幫助選手取得好成績。

    比如,如果龍舟的龍骨較細,減輕重量就能劃行更快;龍舟船身的寬度變窄,可以減少阻力;船頭船尾不要翹太高,便能讓船身更平直,也能減少阻力。但這些都要依據龍舟比賽所在水域的情況,才能最終確定龍舟的設計。經過一系列技術革新,由方紹晃他們設計生產的系列龍舟具有弧度小、重量輕、阻力小等特點,深受龍舟隊選手青睞。

    “記得在2014年市里舉辦的傳統龍舟賽里,參賽的20條龍舟中,有10多條都是我們方氏兄弟制造的。”方紹晃說,如今龍舟訂單除了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還有新加坡、日本、美國、意大利的客商前來訂貨并收藏。

    閩侯“龍舟村”延續700年的輝煌 一代手藝人選擇堅守與傳承

    做龍舟的木材長約20米,很考驗師傅的耐心

    圖騰崇拜不同“龍頭”也各異

    有人做船身,必然也有人負責龍頭的制作。幾十年來,方能棋和方孝水父子算是方紹晃的老搭檔了。

    年過七旬的方能棋已經做了60年的龍頭。見到記者前來,他激動得拿出一疊照片,他親手雕的龍頭不下10種。他告訴記者,一條龍舟不僅要講究速度,龍頭也很關鍵,因為它是整條龍舟的靈魂。

    方孝水解釋說,其實龍頭不一定都是龍,因為每個村莊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物或者圖騰。比如,女人專用的龍舟,裝的就是鳳頭。還有些村子喜歡用獅子、大象、老虎甚至熊貓做龍頭。

    還有一些客戶特地定制個性龍頭,比如“牛頭龍”“馬嘴龍”“蝦頭龍”等,即使都是龍,也分為朝天龍、戲水龍等許多種類,很是吸睛。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龍頭,嘴巴一定要大,牙齒要齙,眼睛要突出,這樣才顯得很威風、有氣勢。村民們的本意仍舊是圖個吉祥,并借此讓自己的村子在龍舟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方孝水說。

    龍舟制造技藝擬申報市非遺

    隨著木船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同樣為木船的龍舟制作也開始走下坡路,僅僅依靠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已難以維持生計。今年29歲的方家接班人方劍偉告訴記者,今年龍舟的訂單驟減,目前僅30多單,傳統手藝人的前景堪憂。

    記者了解到,每條龍舟的造價通常在3萬元左右,但船身原料的成本就需要1萬多元,除去人工費,利潤所剩無幾。并且傳統木質船造船工藝考究、繁瑣,各個工序全靠人工完成,都是體力活,很多年輕人不愿學習,吃不了這種苦。

    “經過多年的材料收集,今年是時候將方莊的龍舟制造技藝申報市級非遺項目了。”閩侯縣文化館副館長盧克鋒告訴記者,方莊村制造龍舟的歷史長達700多年,最多時手藝人達近千人,至今仍有兩三百人從事這一職業。

    盧克鋒說,為了鼓勵龍舟手藝人,今年他們已經向縣政府提議,每年給予每個代表性手藝人部分經費補助。同時,他們還將不斷地通過海峽兩岸民俗節、海青節、閩侯縣非遺日等平臺,向外界展示方莊村制造龍舟的歷史底蘊和風采。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浙江眾成原實控人5天減持1391.37萬股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源市| 天祝| 左权县| 芦山县| 辽阳市| 南投县| 交城县| 龙陵县| 山阳县| 瑞昌市| 车险| 桐乡市| 页游| 邹平县| 墨竹工卡县| 龙井市| 山阳县| 镇江市| 靖宇县| 永吉县| 探索| 宁陵县| 星子县| 昂仁县| 英德市| 浮梁县| 海盐县| 尉氏县| 平遥县| 云阳县| 太仆寺旗| 安宁市| 虎林市| 伊吾县| 榆树市| 崇仁县| 本溪市| 黔江区| 商丘市| 乌拉特中旗|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