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福州市新增3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至此共有18位

    海峽網5月18日訊(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顧偉)文化和旅游部前天向社會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記者昨天從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在此次新增的1082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福州市有3名,分別是“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鄭修鈐、“花茶制作技藝(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傳承人陳成忠、“畬族服飾”傳承人蘭曲釵。至此福州市已產生了18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鄭修鈐,1946年5月出生,高級工藝美術師。1971年師從著名漆藝家李芝卿、陳端鈿,1978年成立鄭修鈐工作室,2010年被聘為福建師大美術學院漆藝碩士生導師,2015年7月被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聘為“文化部非遺傳承人研修班”授課老師。2015年10月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漆藝高研班授課教師。

    陳成忠,1950年12月出生,首屆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傳承大師”、國家高級評茶師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指定窨花教師”。1965年11月進入福州茶廠工作,師從父親陳必務和王洛洛,傳承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1972年師從林依細,主要傳承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過程檢驗及成品檢驗技術。掌握了手工精制茶坯(蹚、塔、簸),窨花(窨、通、起、烘)等七道傳統工藝。

    蘭曲釵1964年8月出生,13歲開始學藝,后在總結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把修邊、納沿、手工刺繡的技藝加以提升。其技藝能不斷挖掘畬族人民對“鳳凰”這一吉祥物的想象內涵。2014年創建松山畬族服飾傳習所。

    之前福州市被授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稱號的分別是第一批的馮久和(壽山石雕)、林亨云(壽山石雕,已去世)、鄭益坤(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第二批的陳英木(茶亭十番音樂)、林培新(閩劇)、林瑛(閩劇)、陳如燕(福州評話)、毛欽銘(福州評話)、錢振華(福州伬藝)、強淑如(福州伬藝);第三批陳新國(閩劇)、陳乃春(閩劇)、羅世偉(福州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黃時中(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和吳學寶(軟木畫)。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以色列:未來任何談判都將在炮火中進行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中县| 兴宁市| 陕西省| 新兴县| 永新县| 革吉县| 修水县| 沈丘县| 茶陵县| 沁阳市| 巴塘县| 临泉县| 德令哈市| 张家川| 黑山县| 桑植县| 石楼县| 澳门| 沙坪坝区| 通许县| 翁牛特旗| 丹江口市| 理塘县| 保靖县| 垦利县| 云龙县| 礼泉县| 阜新| 威远县| 诸城市| 通州区| 通许县| 昌都县| 盘山县| 惠来县| 平塘县| 全州县| 城固县| 红原县| 杨浦区|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