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打好藍天保衛戰 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預防”
環保監察人員在福州三豐鞋業生產線檢查排氣設備。
【成績單】
為改善福州市環境空氣質量,提高輕微污染天氣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2016年12月底,福州市制定出臺《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2017年4月,制定出臺《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兩套辦法的實施,使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防范工作從“被動應對”變為“主動預防”。2017年全年,市、區兩級聯動的輕微污染天氣應急響應45次,臭氧污染應急響應18次。2017年度,福州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五。
海峽網3月27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文 鄭帥/攝 實習生 顏瀾萍)上周,生態環境保護部發布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今年1月~2月,福州“氣質”在74個城市中排名第二。亮眼的成績背后,《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功不可沒。
定戰術:提前預判 分級響應
早先,福州市就有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但那時我們只是單純的應對。”福州市提升環境空氣質量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肖盛介紹,所謂的應對,就是根據實時監測數據來采取行動。實踐發現,這種應對具有滯后性,重污染天氣也不適合福州實際情況。
福州環保人意識到,必須在污染天氣到來前,提前預判、盡早準備,減輕北方霧霾和靜穩天氣對福州市空氣質量的影響。于是,市提升環境空氣質量領導小組辦公室2016年底制定《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當AQI(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均值達到60~150時,各區、各相關單位根據職責分工開展揚塵管控、燃煤控制、尾氣檢查等行動。啟動輕微污染天氣響應分3級,可提早2天對預判情況作出響應。
“大氣污染防治具有季節性。”肖盛說,12月到來年4月的冬春季節是北方霧霾高發期,福州也難免受到“北霾南下”影響。這個時期的污染物“元兇”為PM2.5和PM10,因此,《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中的措施多以降塵為目的。
5月到11月,隨著氣溫升高,臭氧污染開始逐漸突出。對此,福州市2017年4月出臺《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根據福州市每日臭氧小時均值將響應等級分為兩級,并采取相應的響應措施。”肖盛介紹,此時主攻的是VOC(揮發性有機物)和NOx(氮氧化物),重點檢查企業生產、加油站裝卸油及機動車尾氣排放情況。
強裝備:建立模型 “看破”霧霾
要打贏藍天保衛戰,“前線裝備”要跟上。在福州,分散在各處的近60個空氣監測點位織密了大氣防護網。此外,我們還有福建省首座地市級環境大氣超級監測站,為大氣污染防治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撐。
在此基礎上,福州市進一步完善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專設預報室,成立預報小組,每天開展主城區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報室還加大技術投入,建立預警平臺,應用先進的數據模型。將采集到的大氣污染物和氣象相關指數導入,模型就宛如一個精密的“大腦”,計算出空氣質量發展趨勢曲線,綜合分析得出精確的預判結果。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預報室主任余華說:“此前的預判多靠經驗,如今是讓數據‘說話’。”
“冬春季節福州PM2.5超標,多是都是受到外圍影響。”余華說,預報室根據風向、風速等氣象條件,可以計算出污染物到達福州的時間。同時,預報室還與市氣象局開展會商,預報未來3天福州市的空氣質量。
而針對臭氧,預報小組則結合前1天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濃度、溫度、紫外線強度、濕度等因素,預測次日臭氧濃度。
速出擊:條塊結合 上下聯動
應對污染天氣,不能靠環保部門“單打獨斗”,各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已實現聯合作戰。
2日上午,余華在做預報工作時發現,紹興、杭州一帶顆粒物濃度突然增加,預計夜間到第二天污染物將影響福州。得到預報消息后,肖盛通過預警平臺,拉響輕微污染天氣3級響應警鈴。市環保局、市建委、市城管委、市交警支隊等相關部門以及各區政府迅速行動,工地揚塵控制、道路保潔保濕、渣土運輸巡查等措施一個都不落下。其間,肖盛緊盯空氣質量數據變化,3日早上8點,將響應升為2級。灑水車作業加密,工業企業巡查加強……經過連續奮戰,5日上午8時,輕微污染天氣2級響應將至3級,10時許解除響應,懸在大家心中的石頭才落地。
隨著天氣轉暖,臭氧防治工作也將進入高峰期。“去年臭氧污染應對辦法的實施效果顯著。”市環保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大隊長葉勝輝說。收到預警消息常常是早上八九點,他立即帶著隊員前往各個現場,檢查涉VOC和NOx的企業大氣污染物治理設施運行情況,落實錯峰生產。
為了達到更好的減排效果,不少企業還主動為環保加碼。福建騰龍鞋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我們投入100多萬元用于環保設備更新升級,改善車間排風環境。”公司相關負責人指著車間屋頂上裝著的10多個“煙囪”說,那就是用于廢氣處理的活性炭吸附凈化設備。
如今,《福州市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福州市臭氧污染應對辦法(試行)》正在為福州市2018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保駕護航。肖盛說,各區政府、各級部門在不斷磨合中,已經形成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輕微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大氣污染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也得到提高。
采訪書記
創新,促藍天常駐
環保工作需要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提前采取應急管控措施,在污染形成前就積極主動作為,是減輕大氣污染行之有效的辦法。
應對措施有力,藍天方可常駐。輕微污染天氣應對辦法和臭氧污染應對辦法,是福州環保人在“護藍”行動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空氣污染防治機制。福州的環保工作正在朝著科學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福州藍天名片也將更響亮。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各界舉行音樂追思會 悼念遺體和器官捐獻者2019-04-03
- 福州:金色梯田隨風開 美麗鼓嶺換春裝2019-04-03
- 福建區域特殊資產投資峰會在福州舉行2019-04-03
- 福州:綠色祭掃 樹立新風2019-04-03
- 福州租房市場調查2019-04-03
- 福州綠道:拉近生活與山水的距離2019-04-03
- 福州租房市場調查:平抑房租 治標更要治本2019-04-03
- “外賣自由”漸行漸遠?福州外賣價格近期變化不大2019-04-03
- 福州將對4個名不副實的公交站5個招呼站進行更名2019-04-03
- 福州市金融監管局獎懲雙管齊下推動金融信用體系建設2019-04-03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