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A股市場和新三板中機器人項目制造商已經陸續披露半年報。財務數據顯示機器人制造行業對財政補貼依賴度較高。
財新記者梳理了12家公司。它們分別是:沈陽新松機器人(300024.SZ)、均勝電子(600699.SH)、華中數控(300161.SZ)、埃斯頓(002747.SZ)、巨輪智能(002031.SZ)、華昌達(300278.SZ)、新時達(002527.SZ)、亞威股份(002559.SZ)、達意隆(002209.SZ)、伯朗特(430394,新三板)、拓斯達(831535,新三板)和沃迪裝備(830843,新三板)。
以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數額在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所占比重考察,占比最高者達63.62%,40%到60%之間的有三家公司,10到30%之間有四家,小于5%的有一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獲得了大量政府補貼,仍有三家公司出現虧損。
政府補貼增減數量、撥付時間,與公司業績關聯度緊密。例如,華中數控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6.42%,原因主要是政府補助款減少;而伯朗特主營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15.54%,主要原因是收到政府專項資金和項目補助。
財報顯示,上半年,這些上市公司機器人業務狀況普遍不樂觀。例如,巨輪智能旗下的巨輪(廣州)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凈利潤虧損291.48萬元;新時達旗下的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凈利潤虧損971.76萬元;華中數控旗下的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和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凈利潤分別虧損602.4萬元和270.1萬元;埃斯頓旗下的埃斯頓機器人公司營收達到4359.11萬元,但凈利潤只有22.1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2家上市公司都有其他主營業務,其所獲政府補貼并非完全屬于機器人項目,但不少公司圍繞機器人項目所獲補貼是各類政府補貼合計中的大頭。例如,根據半年報統計,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3453.52萬元,相關機器人項目補助超過2500萬元;華中數控的政府補助為1625.78萬元,相關機器人項目的補助金額將近800萬元;埃斯頓的政府補助為391.15萬元,相關機器人項目補助金額超過340萬元;沃迪裝備的政府補助為272.45萬,相關機器人項目補助為230多萬元。
從國家到地方,機器人產業是產業政策寵兒。這是機器人企業獲得政府巨額補貼的緣由。廣東省是機器人產業補貼投入大省,財新記者統計范圍中,伯朗特、達意隆、拓斯達和巨輪智能這四家公司都位于廣東省。截至今年8月,上述企業都獲得了金額不菲的補貼。
從補貼的發放主體來看,廣東省政府一級和地方市政府一級都有撥款。
伯朗特獲得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獎勵411萬元,還收到了兩筆分別來自廣東省和東莞市撥付的共計204.95萬元的機器人相關項目補貼。達意隆在6月份時拿到了一筆341萬元的2016年省級工業與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企業轉型升級方向工業機器人制造骨干企業專題),另在7月份獲得廣州市工信委和市財政局撥付的“高速高可靠性機器人本體及系統集成技術改造”項目經費500萬元。
巨輪智能在3月份時獲得由廣東省經信委和省財政廳撥付的2016年省級工業與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企業轉型升級方向工業機器人制造骨干企業專題)和“面向機器人智能裝備公共服務平臺”兩個項目共計871萬元的補助。而拓斯達獲得了2016年省級工業與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企業轉型升級方向企業技術中心專題、機器人發展專題)補助1200萬元。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告訴財新記者,現在多數企業走的都是拼裝路線,外購零部件的支出成本比較高,銷售量沒有上規模,無法有效拉低成本,另外技術人員、研發、生產、設備投入等都會產生費用。
國金證券分析師賀國文在今年4月份的研報中曾分析指出,我國機器人企業普遍處于模仿組裝階段,陷入價格戰。除新松、廣州數控、埃夫特、新時達、埃斯頓等國內知名企業依靠政府背景、資本力量和行業資源可以獲得一定市場份額之外,多數出貨量都非常小。
賀國文還表示,從客戶選擇的角度,大型企業出于穩定性和可靠性考慮,不會選擇未經驗證的國有品牌;小微企業有嘗試的意愿,卻又受困于價格和使用成本,且需求過于分散。而機器人又需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驗證來找到問題和提升品質。破解這個怪圈需要長期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一般企業難以負擔。
責任編輯:黃小群
- 美安保機器人跳水"自殺" 網友調侃因厭倦工作2017-07-20
- 31省助力“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真正實現“利企便民”2017-07-17
- 聊天機器人變主流還差五步 你知道是哪五步嗎?2017-07-17
- 仿真機器人Sophia上美國脫口秀 人類也會愛上機器人?2017-07-14
- 工信部今日印發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實施辦法2017-07-14
- 斥資3200萬美元 紐約市政府下決心杜絕城市鼠害2017-07-14
- 韓國政府“賣森林空氣”欲出口到中國 可吸160次每罐賣90元2017-07-13
- 福建省制定全省統一投資核準目錄 減少核準事項2017-07-12
- “爆買”日本機器人折射中國軟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2017-07-10
- 人工智能將考問倫理規范 你會愛上機器人嗎?2017-07-10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超市“無人”的代價:少了售貨員,多了些什么2017-07-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