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日電 為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間的經貿合作與交流,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商協進會、澳門中華總商會和香港中華總商會于今天上午在北京飯店會議中心召開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
論壇以“新常態、新思路、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著重探討兩岸四地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整合配置資源,促進經濟轉型,加強協同創新,克服挑戰,迎接發展新契機。來自兩岸及港澳地區約300名專家學者、工商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出席論壇。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適應新變化 創建新業績”的發言中指出,在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的大環境下,兩岸四地之間經貿合作仍在穩步推進,未來要適應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尋找互利的新增長點,構筑新的制度性平臺,促進共同發展。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港澳臺應積極借力和對接大陸區域發展戰略;二是加強交流合作,推動“雙創”在兩岸四地發揮作用;三是發揮優勢,深化國際產能合作。
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在“發揮香港優勢 深化大中華經濟合作”的發言中指出,兩岸四地經貿往來一直保持緊密聯系,從2010年到2015年,兩岸貿易每年平均大概有百分之十增長。他提出,進一步加強兩岸四地經貿往來要善用香港金融與專業服務優勢,要為大中華地區電子商貿和產業合作提供重要的中介平臺,還要發揮商會網絡與橋梁功能,為促進兩岸四地進一步合作探索創新之路。 //
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賀定一在發言中指出,為了應對未來區域合作發展的大趨勢,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四方要加強協同,深化兩岸四地的多領域合作,通過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切實推動經濟的轉型、創新、協同發展升級,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助力,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添磚加瓦。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在發言中指出,去年臺灣對大陸及港、澳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達39%,兩岸四地貿易為臺灣創造超過63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是臺灣最大貿易順差的來源。兩岸四地的經濟發展可謂榮枯與共,如何攜手突破當前經濟困局,尋找新動力(愛基,凈值,資訊)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創新商業模式以拓展新商機,這是兩岸四地工商界共同關切的議題,也正是本屆論壇的主題。
另外,會上還進行了兩場以“創新商業模式 拓展發展新空間”、“尋找新動力:經濟轉型與協同發展”為主題的對話論壇。與會嘉賓從兩岸四地不同角度闡述了商業模式創新給企業帶來的發展空間;加緊尋找產業新動力,加快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興起,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等方面闡述了各自觀點。
據悉,“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始于2012年,是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商協進會、澳門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聯合主辦,每年一屆,輪流舉辦。迄今為止,論壇分別在香港、深圳、臺北和香港舉辦了四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引起了各界的重視,促進了兩岸四地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也已成為大中華經濟圈知名的經貿活動平臺。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銀監會規范委托貸款 外資銀行或成重監對象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